[其他]对拉卷扬式启闸机无效
| 申请号: | 85204269 | 申请日: | 1985-10-10 |
| 公开(公告)号: | CN85204269U | 公开(公告)日: | 1986-12-03 |
| 发明(设计)人: | 许有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有根 |
| 主分类号: | E02B7/36 | 分类号: | E02B7/36 |
| 代理公司: | 河南省专利代理中心 | 代理人: | 李树田 |
| 地址: | 河南省许***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卷扬 式启闸机 | ||
对拉卷扬式启闸机是水闸工程卷扬式启闸机的一种。
启闸机用以启闭水闸闸门。现有启闸机用得最广的是卷扬式启闸机。它由卷扬机与滑轮组等两大部件所组成。每扇闸门设卷扬机一部,滑轮组一个或两个。卷扬机安装在启闸桥上。它由卷扬筒、减速机与电动机等3个部件所组成。卷扬筒用以卷绕滑轮组吊索。减速机用以减速与省力。电动机用以输入动力。滑轮组每个闸门吊点设一个,铅垂地安装在吊点上空。它也具有减速与省力作用。每个滑轮组由动滑轮、定滑轮与吊索等3个构件所组成。动滑轮连接在闸门吊点上。定滑轮固定在启闸桥上。吊索一端绕过全部动滑轮与定滑轮,另一端连接在卷扬筒上。开动卷扬机,令卷扬筒正转,并卷绕滑轮组吊索,则动滑轮上升。动滑轮上升时,闸门也随之上升。反之,令卷扬筒倒转,则闸门下降。这就是现有卷扬式启闸机的构造原理。当闸门启闭力较小或者不易设置滑轮组时,可以不设滑轮组。这时,在每个闸门吊点上连接启门吊索一根,用以代替滑轮组。现有卷扬式启闸机造价昂贵,并且每部只能启闭一扇闸门,因此必须进行改造。
本实用新型的研究目的是:改造现有卷扬式启闸机,降低其造价,并使每部启闸机能同步启闭多扇闸门。改造后的启闸机称为对拉卷扬式启闸机。其构造如下:
对拉卷扬式启闸机也由卷扬机与滑轮组等两大部件所组成,如附图所示。每若干扇门〔1〕设普通卷扬机一部与新型串联双动滑轮组一个。卷扬机既可安装在启闸桥上,还可安装在岸上。串联双动滑轮组由普通滑轮组〔3〕若干个与双动滑轮组〔9〕一个串联而成。普通滑轮组每个闸门吊点〔2〕设置一个,仍铅垂地安装在吊点上空。双动滑轮组则顺桥轴线水平地安装在启闸桥〔13〕上。它的吊索〔11〕连接在卷扬机卷扬筒上。所谓双动滑轮组是由于它不设定滑轮,两端都是动滑轮,并能同步相向或背向移动而得名。所谓串联双动滑轮组是由于全部普通滑轮组先相互并联,然后一起与双动滑轮组相互串联而得名。其串联方法是:在每根普通滑轮组吊索沿线安装转向滑轮两个。一个安装在所在吊点上空启闸桥上,另一个安装在左桥端或右桥端。吊索自所在普通滑轮组〔3〕铅垂上升,至吊点上空转向滑轮〔6〕,绕轮转90度弯,成水平向,向左桥端或右桥端前进。至左桥端或右桥端转向滑轮〔7、7′〕,绕轮转180度弯,再成水平向,向桥中心前进。至双动滑轮组〔9〕,连接在左动滑轮〔10〕轴或右动滑轮〔10’〕轴上。把全部普通滑轮组吊索对称于水闸纵向轴线平分为左右两群〔8、8’〕。左右两群吊索绕过各自的转向滑轮,分别连接在双动滑轮组左右两端。这样,闸门〔1〕、普通滑轮组〔3〕、双动滑轮组〔9〕与卷扬机〔12〕等部件就连接成整体。开动卷扬机,令卷扬筒正转,并卷绕双动滑轮组吊索,则两端动滑轮同步相向移动,因而牵动全部闸门同步上升。反之,令卷扬筒倒转,则全部闸门同步下降。这就是对拉卷扬式启闸机的构造原理。由上述可知,全部闸门启闭力经过串联双动滑轮组的传递,被平分为两部分。两部分启闭力分别作用在双动滑轮组两端,并相互对拉。这就是对拉卷扬式启闸机命名的由来。
为使双动滑轮组两端的动滑轮同步移动,应使两端所受闸门启闭力相等。为使两端启闭力相等,全部闸门〔1〕、普通滑轮组〔3〕与转向滑轮〔6、7、7’〕的布置、构造、尺寸与重量等都应对称于纵向闸轴线。但是由于各个构件在制作与安装时,不可避免地要发生一些误差,因此两端启闭力也会稍微不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在正中间一扇或两扇闸门〔1〕的每个吊点〔2’〕上安装普通滑轮 组〔3〕两个。把两个普通滑轮组的吊索分别组入左右两个吊索 群〔8、8’〕。这样,当两端启闭力不等时,会自动调整,保持相等。
当闸门扇数很少,并且启闭力很小时,可以不设普通滑轮组,而以启门吊索代替之。启门吊索对双动滑轮组的连接方法与普通滑轮组吊索相同。当闸门扇数很多时,可以分成若干个闸门群。每个闸门群设置对拉卷扬式启闸机一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有根,未经许有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52042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