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导流互击式雾化节油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85203921 | 申请日: | 1985-09-01 |
| 公开(公告)号: | CN85203921U | 公开(公告)日: | 1986-07-23 |
| 发明(设计)人: | 李俊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俊群 |
| 主分类号: | F02M33/00 | 分类号: | F02M33/00 |
| 代理公司: | 贵州省专利管理处代理部 | 代理人: | 王妙德 |
| 地址: | 江西省遵义***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导流 互击式 雾化 节油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流体燃烧前的雾化,特别是涉及汽油机的一种节油装置。
国内出现过的雾化节油器型式有九孔板、小风扇、螺旋喉管、螺旋槽节油器。这些节油器一般都结构简单、制造容易,可加强汽油雾化,有一定的节油效果。但有的犹如装了个“限速片”使动力性能受到影响,不易推广,其中小风扇的旋转件易脱落而不安全。
人民交通出版社85年2月第一版出版的《汽车节油常识》第四章介绍了一个美国人的发明专利“发动机省油器”其作用原理是:由燃气带动风车转动,由于风车叶片的反作用,产生强烈扰动,促使燃油、空气均匀混合;加上声簧片的振动,使油滴进一步破碎雾化;随后经电热丝网的加热蒸发与电磁场使烃分子结构处于激化状态而有利于氧化等作用来改善汽油的气化过程。
这种“发动机省油器”虽有利于混合气雾化,但进气阻力过大、影响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且寿命短,我国尚未见使用。
根据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84年5月第一版出版的《汽车构造》上册第四章所述,为解决雾化和动力性能之间的矛盾,我国解放牌汽车第二代产品BSH101、BSH101B型化油器乃至采用三重喉管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导流互击式雾化节油装置。它至少在保持原有动力性能不变的情况下节油。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分流器借助连接支座的台阶置于其上方,导流器是通过螺纹与紧固件被紧固在下支板上,然后通过连接支座下方的台阶装入之。
当流体经分流器的内外流道所给定的几何角度流经导流器后,由于导流器的导流作用使流体互相冲击而雾化。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附图是在CA30A、CA10B型解放牌汽车发动机上应用的实例。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纵向剖视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参照图1,分流器②是置于连接支座①上方的台阶上,是可拆卸体,它由内流道⑥和外流道⑦组成。内流道⑥由1-8个肋⑧支撑着(图2为三个肋),上部为圆柱部份,下部为扩张部份,其最小截面面积决定该流道⑥的流量。外流道⑦是个向中心倾斜的流道,其中心线与本装置纵向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10°-80°。外流道⑦被内流道⑥的1-8个支撑肋⑧分成2-8等分(图2为三个肋)。
导流器③由锥角为30°-150°的导流锥与螺纹两部份组成,它与下支板⑤系螺纹连接,通过紧固件(图1为螺母)锁紧,以防止松动和脱落。
支撑导流器③的下支板⑤,其螺纹连接部份由1-8个肋⑨支撑着(图2为三个肋),形成足够的流通截面。
连接支座①用于安装分流器②和导流器③,使之具有精确的相对位置。其上有两个用来连接汽化器与进气管的螺柱孔。
当可燃混合气沿图1箭头所示方向进入时,流入分流器②的外流道⑦的可燃混合气被分成三股,沿倾斜方向向中心冲去。
流入内流道⑥的可燃混合气通过导流器③的导流作用,使之向外冲去,内外两股可燃混合气通过这两个流道⑥、⑦各自的几何角度后,已有一定的互击作用,最后主要利用导流器③使之按给定的角度(本装置为70°-110°)相互冲击而进一步雾化,以确保充分燃烧。
本装置的材料可以是金属或塑料或陶瓷。
结合图2,使用时需将分流器②的三条肋⑧与下支板⑤的三条肋⑨准确对齐,导流器③的导流锥应指向分流器②。将本装置安装在汽车汽化器与进气管之间,在连接支座①的上、下方均使用该处原有的密封垫,用螺柱、螺母紧固并密封。
可燃混合气应沿图1箭头所示方向进入本装置。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制造容易、成本低,雾化效果特别显著,燃烧充分,所以并不需要原有全部燃气,便可保持其动力性能不变。
由于雾化好,起动迅速,燃烧充分,因而减少了空气污染与噪声污染,延长了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本装置因无运动件,使用寿命长,安全可靠。
节油效果为15-20%。
本装置使用1:1的汽油与煤油混合燃料能使发动机迅速起动运行,起动瞬间排气有黑烟,随即消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俊群,未经李俊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52039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