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手动上、下台阶车无效
| 申请号: | 85203676 | 申请日: | 1985-09-05 |
| 公开(公告)号: | CN85203676U | 公开(公告)日: | 1986-09-03 |
| 发明(设计)人: | 于杰;黄凯日 | 申请(专利权)人: | 于杰;黄凯日 |
| 主分类号: | B62B3/00 | 分类号: | B62B3/00;B62B5/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清华大学13***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手动 下台阶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平稳地上、下台阶的手动车。
公知的在可旋转的十字形支架上装四个小轮子的上楼车,存在适应不同楼梯台阶高度的能力较低;上楼时用力不均以及十字架转轴升至最高点后又落下小段距离而损失能量的问题以及不便于下楼、载人等问题。
本发明的任务是设计一种便于载物或载人,能平稳地上、下楼梯等台阶的手动车。
采用如下方案来完成上述任务:
设计一种轨道式升降装置,以适应不同要求的上、下台阶手动车应用。解决二轮和四轮上、下台阶车的具体结构。
用车架的一部分作二根平行导轨,每根导轨内装一有四个轮子的导车。
上台阶时,导车的初始位置由弹簧复位系统控制。高出导轨表面的导车缓冲块,压住车轮所在台阶的上一个台阶的棱角,拉动手柄导轨沿导车作斜向上升运动。当车轮升至缓冲块所在台阶棱角上时,缓冲块被抬升而脱离该棱角并由弹簧复位系统复位,完成一个上台阶动作循环。这种机构,具有用力均匀、动作平稳的特点。
拨动弹簧复位系统上的挂钩,导车脱离挂钩后受重力下落至导轨的底部,该处即为下台阶的导车初始位置。挂钩轴线可转动90°,避免下台阶运动时与导车重新挂上。下台阶时,当车轮转过台阶的棱角时,导车的缓冲块与该棱角接触,导轨沿导车作斜向下降运动(仍需适当拉力以防止冲击)。当车轮下降到下一台阶水平面上时,缓冲块脱离台阶棱角并受重力复位,完成一个下台阶动作循环。
上述上、下台阶的升降装置,是与二个车轮配合使用的。因此,对于二轮的家用的或旅行车,只要配置该升降机构,即可具备上、下台阶的功能。对于四轮的儿童车和老弱残人用车,需要制成二、四轮互相转换的结构,才能实现上、下楼座位不倾斜,又适合于平地使用的要求。这种车也适合于运送仪器和某些液体容器使用。
下面结合附图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1是升降装置示意图。槽形结构的导轨(1)内装有只能沿其轴向移动的导车。导车由底座(2)、心轴(3)滚滚轮(4)和缓冲块(5)组成。滚轮(4)可用整体材料制造或滚动轴承;缓冲块(5)由橡皮等弹性材料制成。
上台阶时,导车的初始位置由支架(6)、弹簧(7)、连杆(8)、肖子(9)、挂钩(10)、压板(11)和螺钉(12)等组成的弹簧复位系统控制。即安装在支架(6)上的弹簧(7),通过连杆(8)、肖子(9)和挂钩(10)使小车初始位置距车轮底部的高度正好使缓冲块(5)能压在台阶棱角上。支架(6)底部开有长槽,可调节导车初始位置高度以适应不同的台阶高度,并由螺钉(12)和压板(11)与导轨(1)固定。
上台阶时,缓冲块(5)压住台阶棱角,再使导轨(1)受拉力F而沿导车斜向上升,当车轮(13)升至缓冲块(5)所在台阶的棱角上时,缓冲块(5)被抬升而脱离台阶棱角并受弹簧的拉力而复位,完成一个上台阶的动作循环。
揿动挂钩(10)使之与导车脱离,导车受重力作用而下落至导轨的底部。该处即为下台阶时的导车初始位置。挂钩(10)的轴线可以转动90°角,使下台阶运动中导车不致于被重新挂上。图1中用点划线示出下台阶时的导车初始位置和挂钩(10)的位置。
下台阶时,车轮(13)转过台阶棱角时,缓冲块(5)与该台阶接触,导轨(1)沿导车斜向下降(仍需适当拉力以防冲击),当车轮(13)接触到下一台阶水平面并稍加前移时,缓冲块(5)与台阶棱角脱离并受重力而复原,完成一个下台阶动作循环。
当从下台阶换成上台阶时,将挂钩(10)由图1点划线所示位置转回实线位置,使导车沿导轨(1)轴向移动与挂钩(10)相碰即可挂上。
附图2为导轨式升降装置在二轮手动车上应用的实例。二根导轨(1)平行地放置在车架的二侧并成为车架的组成部分。图中所示车架(未放底板)适合于住楼房居民搬运粮食、液化石油气罐等使用。其结构尚可改进,例如制成可折叠式的,这样能更适合于外出旅游登山(台阶)等使用。二轮车加装轨道式升降装置的技术要求是:手柄(14)应高出导轨(1)延长线一个适当高度H,以便于上、下多层台阶(如楼梯)的操作;对于野外使用的上、下台阶车,因台阶高度随时变化,导轨1的底部应由带弹簧的铰链作成活动的形式,缓冲块(5)要有足够的长度,以便适应上台阶时台阶棱角能在一定范围内的不同高度上与缓冲块接触,以及台阶高差带来的导车有可能伸出导轨(1)之外的要求。另外,下台阶时,导轨1上部也要有足够的空间,供导车在下较大高度台阶时相对于导轨(1)上升时占用。
附图3是四轮手动车加装轨道式升降装置的示意图。其中(a)为侧视图,(b)为后轮架立体图。导轨(1)作为车架的一部分斜装在车架的二侧。其上的(5)为缓冲块。后轮架(15)能绕肖轴(16)转动,并由拉簧(17)保持其二个平衡位置。图3(a)用实线示出后轮架(15)以及后轮(13)、拉簧(17)于车子在平地(四轮)运行时的位置;用点划线示出上述部件在上、下台阶(二轮)运行时的位置。上述结构的上、下台阶(兼平地二用)车,能始终基本上保持车身的水平方向,适合于儿童车、运载老弱残人用车以及运送某些液体容器和贵重仪器用车等中应用。加装轨道式升降装置的技术关键,是方便地实现二、四轮的转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于杰;黄凯日,未经于杰;黄凯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52036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