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用离心法从乌柏脂(籽)制取类可可脂无效
| 申请号: | 85108512 | 申请日: | 1985-10-21 |
| 公开(公告)号: | CN85108512B | 公开(公告)日: | 1987-11-04 |
| 发明(设计)人: | 刘金林;李秀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师范大学 |
| 主分类号: | A23D5/02 | 分类号: | A23D5/02;A23D3/02;C11B7/00 |
| 代理公司: | 华东师范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刁文魁 |
| 地址: | 上海市中山北***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离心 乌柏脂 制取 可可 | ||
本发明属油脂化工技术领域,制取的类可可脂广泛用于食品工业。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可可脂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是天然可可脂的产地范围小、产量低、价格高,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因此,制取类可可脂的种种方法便应运而生。
目前,国外制取类可可脂的原料有:棕榈油、牛油坚果脂、双罗果脂、婆罗脂、芒果核脂等多为热带植物的油脂。在工艺上采用的是多步结晶和溶剂分提(例如美国专利3,944,585“从Beeftallow中多步结晶,用各种不同组合以获得所需特定理化性能的油脂”)的方法。在我国,则利用我国特产的、资源丰富的乌桕脂(籽)为原料来制取类可可脂。至今已知的方法有分级结晶(中国专利审定公告CN85100005B“以乌桕脂(或籽)为原料制取类可可脂的方法”)和溶液剂分提(中国专利审定公告CN85100006B“以乌桕为原料制取类可可脂的方法”)。由于从乌桕脂(或籽)制取类可可脂在我国尚属一种新开发的技术,所以,目前的分级结晶和溶剂分提方法似还有不足之处。第一,它们在工艺步骤上还显得繁琐,可以简化;第二,其产品得率低,尚可提高。
本发明旨在寻找一种工艺简单,易操作,产品得率高,能广泛地利用乌桕脂(籽)资源制取类可可脂的方法。
本发明以粗制的乌桕脂(农村作坊的粗制品)或乌桕籽(经脱取腊层,用石油醚萃取,得萃取液)或精制乌桕脂为原料,其要点是:加入石油醚,经离心分离,脱石油醚(石油醚可回收反复使用)制取类可可脂。工艺过程视原料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具体方法如下:
1.以粗制的乌桕脂为原料。将原料加热到100-150℃,冷却;到60-90℃时过滤去杂,滤液再冷却;到35-45℃时,加入石油醚(石油醚沸点为30-60℃),两者的配比为1∶2-5;当滤液和石油醚的混合液冷却到15-25℃时进行离心分离,离心时的控制温度为-4~5℃,离心力为2300-4700g,离心时间为40-60分钟;离心后,取上清液,经脱去石油醚即得类可可脂。
2.以乌桕籽为原料。将原料脱取腊层,然后用沸点为30-60℃的石油醚萃取,腊层与石油醚的配比为1∶7-10;当萃取液冷却到15-25℃时进行离心分离,离心时的控制温度为-4~5℃,离心力为2300-4700g,离心时间为40-60分钟;离心后,取上清液,经脱去石油醚即得类可可脂。
3.以精制的乌桕脂为原料。将原料加热到35-45℃,加入石油醚(石油醚沸点为30-60℃),两者的配比为1∶2-5;当滤液和石油醚的混合液冷却到15-25℃时进行离心分离,离心时的控制温度为-4~5℃,离心力为2300-4700g,离心时间为40-60分钟;离心后,取上清液,经脱去石油醚即得类可可脂。
本发明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原料不需精制,基本不需碱炼(对酸价大于4的乌桕脂或籽要进行碱炼),不需脱色;工艺简单,通过离心法一次离心分离出高、低熔点,易操作,产品得率高(73-89%)。
本发明制取的类可可脂和其他产品相比,其理化常数比较接近于天然可可脂。在脂肪酸的组成方面甚至比天然可可脂更有利于人体健康(棕榈酸含量较高,硬脂酸含量较低)。经毒性试验证明:对人体无害。具体比较数据如下:
1.理化常数比较:
2.脂肪酸组成比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师范大学,未经华东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51085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降低核电站中放射性的方法
- 下一篇:家用组合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