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在两种状态引入晶种以生产大颗粒氧化铝的工艺无效
| 申请号: | 85108237.8 | 申请日: | 1985-11-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06221B | 公开(公告)日: | 1989-12-27 |
| 发明(设计)人: | 莫里斯·维里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皮奇尼铝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1F7/14 | 分类号: | C01F7/14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代理部 | 代理人: | 罗英铭,陈季壮 |
| 地址: | 法国巴黎***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状态 引入 生产 颗粒 氧化铝 工艺 | ||
1、从用碱和铝土矿反应的拜耳法生产的铝酸钠饱和溶液,用在两种状态引入晶种的方法使氢氧化铝在串联容器中沉淀,高效率地生产“粗砂”状的大颗粒氧化铝的工艺,其特征在于:
在第一聚结步骤中,把每升含有110~175克Na2O,且氧化铝对Na2O的重量比为1.10~1.20的过饱和铝酸盐溶液,在65~80℃的温度下,与清洗后的晶种同时引入容器使之形成在每升铝酸盐溶液中有数量为20~120克铝酸盐的溶液,在无搅拌的条件下使悬浮液自上而下流动;
第二步,在容器中选择性地保留形成的平均粒度最小为50~60微米的氢氧化铝大晶粒,使悬浮液的每升干物质含量高于300克,以400~800克为佳,并且用调节容器上部液体上升速度为0.5~3米/小时的方法使颗粒停留时间至少是液体停留时间的2倍,同时用于生产氧化铝的氢氧化铝全部在第二步骤进程中或第二步骤结尾取出;
第三步称为溶液消耗阶段,引入数量为每升悬浮液400~800克的晶种,也就是每升液体有480~1200克的氢氧化铝;
在第三步末尾,实现固液分离,一方面将分离出的耗尽铝酸盐的溶液以已知方式循环,另一方面,将分离出的细颗粒氢氧化铝的小部分洗涤后作为晶种循环到聚结步骤,其余的作为晶种循环到溶液消耗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工艺,其特征在于:晶种清洗后的部分可以全部添加在第一步的开始,也可以经分级后细颗粒晶种添加在第一步的开始,中等颗粒晶种添加在第二步开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工艺,其特征在于:第二步在50~65℃的温度下进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工艺,其特征在于:溶液在第二步的平均滞留时间是10~25小时。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在第二步中颗粒度最小为50~60微米的氢氧化铝的平均滞留时间为容器中铝酸盐溶液的平均滞留时间的5~10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工艺,其特征在于:容器中溶液的上升速度更可取的范围是每小时1~2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工艺,其特征在于:第三步在45~55℃的温度下进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工艺,其特征在于:第三步进行的时间是10~20小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工艺,其特征在于:以粒度小于45微米的晶种为基准计,第三步引进的具有高比表面积的晶体约为40%(重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皮奇尼铝公司,未经皮奇尼铝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5108237.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逆变器
- 下一篇:一种无毒氯丁胶粘合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