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硫酸中三氯乙醛与三氯乙酸含量分析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85106875 | 申请日: | 1985-09-10 | 
| 公开(公告)号: | CN85106875A | 公开(公告)日: | 1987-03-11 | 
| 发明(设计)人: | 栗颖明;栗颖俊;宋桂琴;陆志号;徐伯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西北矿冶研究所;甘肃省石油化学工业厅 | 
| 主分类号: | G01N21/78 | 分类号: | G01N21/7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甘肃省***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硫酸 三氯乙醛 乙酸 含量 分析 方法 | ||
已有的分析硫酸中三氯乙醛与三氯乙酸的方法为吡啶碱目视比色法(1)。该法不能分别测定三氯乙醛与三氯乙酸的含量,测定含量的最低检测浓度为0.3~0.6%。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个灵敏度高,准确度好,可以分别报出三氯乙醛与三氯乙酸含量的简便易行的分析方法。
一、方法原理
三氯乙醛、三氯乙酸在强碱性介质条件下可与吡啶反应生成红色化合物。三氯甲烷对测定有干扰,可通过石油醚萃取加以清除。萃取后的样品直接显色,可以获得醛与酸的合量。萃取样经碱分解后再显色获得的数据为三氯乙酸含量。以上两项数据的差为三氯乙醛含量。
二、标准色阶的配制
1.三氯乙醛标准液配制
贮备液:准确称水合三氯乙醛0.2244克,用水溶解后转入1000毫升的容量瓶中,加水至线并摇匀。此液放于阴凉避光处可以使用一周。
标准液:移取贮备液10毫升,放入200毫升容量瓶中准确稀释。此液浓度为10微克/毫升,在阴凉避光处可保存4天。
2.标准色阶配制
用0.1毫升的刻度吸管准确移取三氯乙醛标准液0.000、0.010、0.020、0.040、0.060、0.080、0.100毫升共七份,分别放入25毫升比色管中。往每个管中补入水使总体积都等于5.00毫升。各移入1毫升吡啶,摇匀。各移入10N的NaOH溶液10毫升,盖上塞子后用力振摇30下后放入微沸的水浴中发色3分钟。取出,放于凉水中冷却3分钟,取出放于比色管架上即为标准色阶。各管中三氯乙醛的含量为0、0.10、0.20、0.40、0.60、0.80、1.00微克。标准色阶应在六小时内使用。
三、测定步骤
1.萃取分离干扰物
分取经过定量稀释或不经稀释的硫酸样品若干毫升,放于比色管或分液漏斗中,加入等体积的石油醚萃取1分钟,分层后移取水相两毫升两份,分别放入25毫升的比色管中。
2.醛酸含量的测定
取一个盛有2毫升萃取后的样品的比色管,在冷水浴冷却下移入10N的NaOH溶液3毫升,移液管中的碱液要逐滴放出,同时不断地在水浴中摇比色管,不使比色管中的溶液温度超过40℃,移入吡啶1毫升,摇匀。移入10N NaOH10毫升,盖上塞子用力振摇30下,放入微沸的水浴中发色3分钟。取出,在冷水浴中冷却3分钟后放入比色管架上。与标准色阶比较后得到一个与样品颜色最相似的标准管a。
3.酸量的测定
取剩下的一个盛有2毫升萃取后的样品的比色管,一次移入13毫升的10N NaOH。摇匀后放于微沸的水浴中加热分解三氯乙醛3分钟,取出,用冷水浴冷却比色管2分钟后移入吡啶1毫升,加塞后用力振摇30下,放入微沸水浴中3分钟,取出,用水冷却3分钟后与标准色阶比较,得到一个与样品颜色相同的标准管b。
四、计算
1.醛酸合量(以醛计)
A= (a)/(W)
式中:A-以三氯乙醛表示的醛酸合量PPm数
a-标准色阶管中含三氯乙醛的微克数
W-比色管中的实际取样克数
2.三氯乙酸含量(以醛计)
B= (b)/(W)
式中:B-以三氯乙醛表示的三氯乙酸含量PPm数
b-标准色阶管中含三氯乙醛的微克数
3.三氯乙酸含量
C=A-B
式中:C-三氯乙醛含量PPm数
五、实施例
1.再制硫酸中0.1~1PPm三氯乙酸的分析(硫酸浓度约90%)
称某化工厂再制硫酸样50.0克,倾入预先盛有约50毫升水的烧杯中,将烧杯放于冷水中冷却,转入100毫升的容量瓶中,加水定容并摇匀,分取上述稀释样10毫升,加入10毫升石油醚萃取1分钟。以下分样和测定方法与前方法相同。测定数据为:
醛酸合量(以醛计) 1.0PPm
三氯乙酸含量(以醛计) 0.8PPm
三氯乙醛含量 0.2PP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西北矿冶研究所;甘肃省石油化学工业厅,未经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西北矿冶研究所;甘肃省石油化学工业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51068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