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捋谷割杆机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85104603 申请日: 1985-06-11
公开(公告)号: CN85104603A 公开(公告)日: 1988-02-17
发明(设计)人: 钟灵烈 申请(专利权)人: 钟灵烈
主分类号: A01D45/04 分类号: A01D45/04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湖南省来阳县*** 国省代码: 湖南;4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捋谷割杆机
【说明书】:

本发明是一种用于收获水稻的“田间直接脱粒”联合收割机。众所周知,水稻联合收割机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理想(即价廉物美)的产品。国内外都期望用“田间直接脱粒”的方法去谋求出路由于没有彻底摆脱传统的束缚(采用的仍是“滚筒式的脱粒装置),所以均一一失败了。

本发明根据“捋谷原理”,设计出新的脱粒装置(即捋谷装置)从而成功地达到了“田间直接脱粒水稻”的目的,简化了收获的工艺过程和所需设备。切割装置也极为简单(只是根钢丝锯)。解决了水稻联合收割机长期未能解决的堵刀,各部件堵塞和难于湿割、湿脱的问题。

此机由捋谷装置,夹持机构和钢丝锯三种工作部件构成。

一、捋谷装置,在农村“手捋谷穗脱粒”是一种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现象;特别是当未割禾杆被箩筐上的篾片挂住时,随着挑谷的人的小跑,其上的谷粒被飞速捋去,不仅被捋得一干二净,且不带任何杂余(脱粒质量最好)。只因此法效率极低,所以一直不为人重视。

但被喻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是可能,也一定能依其原理,制造出一种工具或机具来大大提高其效率的,“本着这种精神我还在读初、高中时,就在琢磨、推敲和探索。直到七二年才设计出“捋谷装置”,由于不被人理解,自己又缺乏足够的试制经费,所以时至今日还未付诸现实。

最近我在“衡阳专利代办处”才发现此装置与日本割捆机上的“扶起装置”在外形上相似,作业运转方式完全相同(见附图1)。不同点是(1)装置倾斜度不同:日本的近似直角(这就要求其上的拨齿速度要快,才不至发生推禾、压禾现象,但较易震落谷粒);我的与水平成30度夹角(拔齿速度较慢,不易震落谷粒)。(2)拔齿构造和分布密度不同。(3)功能各异。日本的主要是取代拔禾轮更有效地达到扶倒和接受切割之目的。我的主要是取代滚筒式的脱粒装置达到田间直接脱粒目的,使水稻联合收割机别开生面。当然同时还起了扶倒和升运谷物的作用(这二种作用仅属次要作用)。

附图1为手推式机动捋谷割秆机(依机型大小,还有自走手扶式和剩座式)。其割幅为三行禾(500~750mm,依行距不同,可调分禾器)。在紧接分禾器1的机架14上,装有二根向上倾斜(与水平成30度角),并密带三角形拨齿的闭合滚子链。相对二链距离250mm,链上每隔100mm有一挂接链片9(见附图2)链节距为12.5mm,挂接着“能绕挂接轴10上下翻动,并可沿挂接杆11伸缩”的三角形拔齿。左、右拔齿相互交错,形成许多“之”字形缝隙。

拔齿为等腰三角形(底长99、高200、厚10mm),用工程塑料制成图2形状,上面用油布胶粘复盖。左拔齿2的右侧面与三角形平面的夹角为60度,左侧面与三角形平面的夹角为110度,右侧面上有若干撇向二端的暗牙(俯视时看不见此牙),左侧面上无牙。右拔齿3的上述情况正好相反。

二、夹持机构,是“平皮带加链齿”的夹持机构,选用其他半喂入式收获机上的夹持机构也行(这里从略)。

三、钢丝锯割器。采用木匠锯木用的钢丝锯装成(见附图3)钢丝锯8用螺钉。蝶形螺母固紧在弓形锯把16上。弓形锯把二端各有一方孔与螺钉联接在机架14二侧的磨擦片17套接,锯把中部有一连杆15与主传动箱18底部的曲柄相连。由于作物是在夹持机构的夹持下接受切割,正如手工割禾,一手抓住禾把,另一手用镰刀锯割的原理相同。这样一来不仅杜绝了堵刀现象,也无调整割刀间隙要求,可靠性好,且其造和重量也低得多。(注)

四、收获工艺过程。此机作业时,分禾器插入作物中,捋谷装置的左、右拔齿在滑杆4作用下,分先后由下向上拨起,把分禾器间的作物勾起并扶住。由于拨齿随链条作水平30度角上升(且链条向后的水平分速度等于机身前进速度),所以作用于作物的拨齿对于每株作物来说,只在原地向上运动。把作物扶到一定高度(离地300~400mm处),就有一水平走向的夹持链5把作物拦腰夹持(其链速等于机速,方向相反)。当拨齿接近穗部时,由于受压杆6的强制性压迫,左、右拨齿都向前伸插(把它们间的“之”字形缝隙缩小到2mm),把大于2mm的茎秆压扁(因茎秆是中空的)茎、叶和穗梗便从缝隙中通过(因其截面实体都小于2mm)。有坚硬谷壳保护的籽粒便被捋留下来(因其截面任一维度都大于2mm)。捋下的谷粒继续随拨齿被送往顶端。到了谷斗7上方,首先失去压杆的压迫,拨齿在回位弹簧12的作用下,后缩回位;接着又由于失去滑杆的支存,拨齿一端下跌,其上的谷粒全掉进谷斗里。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钟灵烈,未经钟灵烈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51046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