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气体分析仪无效
| 申请号: | 85104309 | 申请日: | 1985-06-07 |
| 公开(公告)号: | CN85104309B | 公开(公告)日: | 1987-09-16 |
| 发明(设计)人: | 宫武公夫;青木润次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堀场制作所 |
| 主分类号: | G01N21/35 | 分类号: | G01N21/35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代理部 | 代理人: | 王彦斌,卢宁 |
| 地址: | 日本京都府***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气体 分析 | ||
本发明涉及对测量采样气体中特定成分浓度的 气体分析仪的改进,特别是对使用双极型热电传感 器件的气体分析仪的改进。
图1所示就是双极型热电传感器件(Dp)的 一例(随后我们将它简称为双极热电传感器件)。它 包括两对电极(2a,2b和3a,3b),这两对电极分别装 在一块整体式热电材料(1)的正、反两个侧面上, 并且所有的上述元件都装在外壳(4)中。外壳 (4)上有一个用滤光片(5)封住的开口,该滤 光片与一对电极(2a,2b)处在同一轴线上,用来作 为光的接收元件;而外壳(4)上的另一个开口则 被一块防辐射用的挡板(6)所遮盖,该挡板与剩 下的另一对电极(3a,3b)处在同一轴线上,用来作 为辅助元件。上述结构的双极型热电传感器件,与 在外壳内只装有一对电极的单极型热电传感器件相 比,对于温度变化或振动引起的噪声,有极好的抗 干扰特性。因此,这种双极型的热电传感器件,用 在气体分析仪的传感部件中通常是有利的。
图2及图3是使用上述双极热电传感器件(Dp) 的常规气体分析仪实例。
在图2中,标号(11)表示发射红外线的光源; 标号(12)表示能使该光源(11)发射的红外线穿过的 气体容器。容器的两端是由可透红外线材料制成的 容器窗(13)和(14)密封住的,而且还装有进气口(15) 和出气口(16),用来充入和排出采样气体。
标号(17)表示的是传感部件。它用来检测上述 被分析的采样气体的成分(例如CO,CO2,HC等等),并 且用来接收通过气体容器(12)的红外线。标号18表 示位于气体容器和传感部件之间的光调制盘,它有 一个伸向驱动电机(图上未表示)的转轴(18′)。如 图3所示,在传感部件(17)中有四个双极热电传感 器件(Dp1,Dp2,Dp3和Dp4),前三个分别用于检测CO, CO2和HC,而第四个则是作为基准的。双极热电传感 器件Dp1至Dp4的滤光片(5)都是带通滤光片,它允许 经过被测材料而与被测材料的特殊吸收带对应的红 外线通过。例如,双极热电传感器件Dp1的滤光片 (5)是用来检测CO的,它就是能使对应于CO吸收带的 红外线通过的带通滤光片。双极热电传感器件Dp2和DP3的滤光片,可以使对应于CO2和HC吸收带的红 外线通过。另一方面,作为基准的双极热电传感器 件Dp4的滤光片,也是带通滤光片,它允许波长处在 CO,CO2和HC吸收带范围之外的红外线通过。
在图3所示的常规气体分析仪中,双极热电传 感器件Dp1至Dp4,就其总体来说,它们的排列方式 应使所有的光接收元件和辅助元件能为容器(12)的 内圆周(12′)所完全包围。自然,这样一来,容器的 直径就会相当大。与此相应,气体容器(12)的内部 体积也会很大,并且需要很大体积的采样气体来充 满它。正因为这样,气体存留在容器(12)中的时间 就会延长,出现稳定输出之前的响应时间间隔也会 增加,于是就会在其响应特性上引起问题;作用在 每个光接收元件(2)上的能量密度就会变低,而 且信噪比也得不到满足。
可以想象到的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是,减小Dp1至Dp4中每两个热电传感器件之间的距离,从而也就 减小了气体容器的内径(d)。但是,不可能把双极热 电传感器件Dp1至Dp4随意排列得比某个距离还要密, 因为光调制盘(18)的转轴(18′)要通过为双极热电 传感器件Dp1至Dp4所合围的空间以便同驱动电机 (图中未表示)相连接。
另外一种方法是缩短气体容器(12)的长度(1), 但是有些时候低浓度的CO和HC就不能测量,因为容 器的长度(1)太短。
本发明的发明人作出本发明就是想要解决上述 问题。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减小装有两个或 两个以上双极热电传感器件单元的气体分析仪的内 径,从而促进这类气体分析仪的小型化,同时提高 响应速度,增大信噪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堀场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堀场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51043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有源抗噪声耳罩及受话器
- 下一篇:种子养料结合体及其制作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