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用压制的干料球生产立窑水泥的方法和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85102297 | 申请日: | 1985-04-01 |
| 公开(公告)号: | CN85102297A | 公开(公告)日: | 1986-10-22 |
| 发明(设计)人: | 匡文彦;孙多康;白崇义;刘恩山;张国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匡文彦;白崇义;刘恩山 |
| 主分类号: | C04B7/40 | 分类号: | C04B7/4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甘肃省兰州市***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压制 干料球 生产 水泥 方法 装置 | ||
本方法是水泥工业中立窑水泥厂应用的。
就申请人所知:国内外立窑水泥厂现有成球技术是:用成球盘滚动加水制造生料球,湿球入窑锻炼。国外曾有采用挤压法成φ20×50棒料入窑锻烧的报导。
用现有技术-滚动加水制造生料球-的缺点是:它不能稳定地控制成球质量和粒度级配范围,含水量较高(13-15%);湿球入窑时因重力及接触高温多有破裂。料球尺寸不均和破裂将降低料层的空隙率。影响立窑通风,这是立窑水泥生产中最主要的课题之一。本方法的目的就是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使立窑操作能够稳定下来。产量和质量提高,能耗成本下降。
本方法主要技术特征是:一是用“滚压料球机”代替传统的成球盘制造生料球,二是利用空气的余热将料球烘干(水份≤2%)后入窑锻烧。
早已在其他行业中成功地应用着的滚压机,可获得尺寸完全一致的料球。且生产率很高,可满足立窑水泥厂需要。水泥生料的性质(粘土含量和细度)将更易于压制成球。因其工艺过程是压制的,其中重力水毛细水含量比滚动法成球要少,其初始水份为6-8%左右,使含水量比滚动法少7%左右,可节约蒸发此水份的热耗。压制的料球致密强度高不易破裂。且直径尺寸一致。理论上可证明:尺寸一致可大大提高料层的空隙率,改善立窑内通风。
利用窑气的余热烘干料球的实质是:在立窑上采用干法工艺,它与传统工艺-湿法有着本质的差别。它相当于将立窑中湿料层移至窑外,底火上移600mm左右,窑气温度将提高到400℃。窑内只有分解、烧成、冷却三个带。因窑内无湿料层,对烧成带压力减小,可防止熟料生成致密的大块影响通风、大量的观测证明:湿料层对通风阻力的增加起主导作用,如无湿料层,风压将下降。因是干料球入窑锻烧。料球因含水份很少其破裂温度将大大提高。窑气中的水份含量也很少。正好利用它烘干生料球。这样就排除了湿料层在窑内所造成的有害干扰和恶性循环。使立窑操作工艺稳定下来,达到优质高产低耗的目标。
本方案是把本行业和其他行业已有技术,再经组合改进而成,因而其实用性很强。如干料球工艺早已在立波尔窑成功地应用,但立窑上还未见应用。滚压成球机,早已在煤球业中成功地应用,但还未见有用它制水泥生料球的报导。又如伞形烘干篦子,在我国炼铁业中烧结坚炉中烘干球矿团效果良好,现首次应用在水泥立窑上,就具有明显的新颖性。因为这一扩大应用并不是原有技术的简单再版,而是利用其原理加以改进使之专门用于立窑水泥工艺。这种横向渗透的本身,就具有创造性。因为它将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立窑原有技术相比,本方法就具有突出的特点和显著的进步。
制球工艺过程是:经配比好后的全黑生料由提升机提升到平台上,进入“定量加水混捏机”再进入“双辊滚压成球机”压机制成φ18mm扁豆形料球。这两台设备比原有的螺旋输送机和成球盘占地面积要小,一般厂家均可布置得开。在滚压料球机中设有筛分装置,以排除未成球的粉末。
考虑到立窑水泥厂的不同条件,本方法提供了如附图1和附图2两种烘干方案可供选择。
附图1是利用立窑烟囱改成烘干室对料球进行烘干,由滚压成球机来的生料球,由皮带输送机1送至料仓2中储存。由气控(或手控)活门4控制落入烘干室呈“之”字形档板5上。在档板上堆集成70mm左右料球。带孔档板角度恰等于料球的安息角。由窑气进行烘干3-5分钟后再入窑。窑罩是密闭的,八个窑门3由气动(或手动)控制,在正常情况下是关闭的。用原窑上布料溜子布料。窑气有两股通路:一路经烘干室,一路经可调活门6进入主烟囱7排入大气。6应调节到窑气恰不从窑门外溢的程度为宜,即使窑气尽可能地通过烘干室发挥烘干作用。料仓2在斜烟囱上面且面积较大,以起自然干燥和用窑气烘烤干燥的目的。窑气温度为200℃左右,可用窑门掺入冷风量来调节。经烘干后窑气温度为120℃左右,这个温度比湿法窑40-70℃有较大提高,这样将提高烟气的流速而对烘干工艺有利。主烟囱7另行设置可防止冷凝水返回窑内,制造安装也方便。此法不用引风机、投资省、维修费用低,原机立窑也不做大的改动,适于机立窑水泥厂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匡文彦;白崇义;刘恩山,未经匡文彦;白崇义;刘恩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51022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