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直线式彩色显象管的图象校正装置无效
申请号: | 85101477.1 | 申请日: | 1985-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04240B | 公开(公告)日: | 1989-05-17 |
发明(设计)人: | 小林敏夫;菱城秀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胜利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J29/76 | 分类号: | H01J29/76;H01J29/56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代理部 | 代理人: | 董江雄,董毅民 |
地址: | 日本神奈川县横***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直线 彩色 显象管 图象 校正 装置 | ||
本发明一般讲论及到用于直线式彩色显像管的图像校正装置,具体讲是涉及到使用了饱和扼流圈,且它们分别与两个水平偏转线圈相串连的校正装置。
一般说来,彩色电视机中的彩色显像管,不仅需要把分别发射于三个电子枪中的电子束聚焦在荧光屏上,而且电子束本身也需会聚。因此在一般的三束电子枪直线式显像管中,为达到三个电子束能在荧光屏上良好的会聚,要使偏转线圈的水平偏转磁场具有很强的枕形,而其垂直偏转磁场要具有很强的桶形。
但是,当彩色显像管中的偏转角呈90度左右时,为获得良好的会聚而调整偏转磁场,就会在光栅的上、下端出现枕形失真或桶形失真。其结果是这样的显像管无法实用。另一方面,对光栅上端和下端的失真调至满意时,便会出现如图1所示的正交叉失会聚,或示于图2中的反交叉失会聚,从而使这种显像管无法实用。这样,在一般的彩色显像管中,要同时获得满意的会聚特性和在光栅上、下端的较小失真是不可能的,或者说要在技术上做到这一点是困难的。
本申请人已在日本递交了两份专利申请文件,其专利申请号为56-91275(名称是“用于直线式彩色显像管的图象校正装置”),和56-111650(名称为“用于彩色显像管的偏转装置”),这两个装置解决了上述的问题。其相应的美国的专利申请号为S·N·387434,1982年6月11日,在英国的申请号为8217160,1982年6月14日;在西德的申请号为P32222807,1982年6月14日;在法国的申请号为8210333,1982年6月14日;在加拿大的申请号为405016,1982年6月11日;在荷兰的申请号为8202376,1982年6月11日。
根据示于图5和图6中的这一装置,其扼流圈SR1a,SR2a或SR1b,SR2b(其阻抗在一个垂直偏转周期内是变化的),分别与属于鞍形水平偏转线圈LH1,LH2之列的水平偏转线圈LH1,LH2以及环形垂直偏转线圈相连接,而LH1,LH2及LV构成一偏转线包。每个包括了水平偏转线圈LH1或LH2的两个电路的各自阻抗是这样变化的:即当一电路的阻抗减小或增大时,另一电路的阻抗将增大或减小,以便根据某一时间函数改变水平偏转磁场的分布,从而会聚特征得到校正,因而得到满意图像。
图5装置中的扼流圈SR1a,SR2a,其结构已示于图7中,在此图中,标号1和2为鼓形或轴形磁心,是由铁氧磁性体做成的;而标号3是一永久磁铁,可为各磁心提供直流偏置磁场。在每一个轴形磁心上,缠绕有与水平偏转线圈相接的线圈RCH1,RCH2,以及与垂直偏转线圈相接的线圈RCV1,RCV2。这些线圈是以线圈RCH1和RCH2的缠绕方向彼此相反,而线圈RCV1和RCV2的缠绕方向相同的方式相连接的。
线圈RCH1,RCH2,RCV1,RCV2分别与水平偏转线圈LH1,LH2和垂直偏转线圈LV相接,其极性如图5所示。
图6的这一偏转装置,其实际结构如图8和图9所见,其中偏转装置总的标号为19。这一偏转装置19的配置,是将扼流圈SR1b,SR2b(它们是由缠绕在轴形磁心的线圈组合而成的)附着在垂直偏转线圈上。对该装置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为,磁芯4,4′(垂直偏转线圈LV缠绕其上)插入放置在一个由合成树脂做成的隔离板6上,水平偏转线圈LH1和LH2则插入于该隔离板内侧,而且磁心4,4′是相对放置在一个由夹持器7所固定的分离面上,由两个线圈911和912构成的线圈元件181插在端板14上的一个壳罩15中。端板14则固紧在隔离板6的一个柱形凸起部8上,且隔离板6的安置应能安放下水平偏转线圈LH1和LH2的后弯曲部分,另外线圈元件181,是位于两个磁芯4,4′之中沿一端部5的磁心表面上。线圈元件181构成了一个饱和扼流圈SR1b,因为它要受磁心外部所产生的垂直偏转磁场HV′的影响。另一线圈元件182(它与线圈元件181构成一对)位于紧靠另一端部5′的磁心表面上,且由于它要受磁心外部所产生的垂直偏转磁场HV″的影响,而构成了一个饱和扼流圈SR2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胜利株式会社,未经日本胜利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510147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