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线温湿度数据采集传输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320751836.X | 申请日: | 2023-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9204699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16 |
发明(设计)人: | 徐红坤;何介;李文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先控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38 | 分类号: | H04W4/38;G01D21/02 |
代理公司: | 云南恒于知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3225 | 代理人: | 李宁 |
地址: | 650501 云南省昆明市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线 温湿度 数据 采集 传输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线温湿度数据采集传输装置,属于通信技术领域,所述的无线温湿度数据采集传输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依次连接有主板、CPU、无线模块温湿度传感器、充电锂电池、锂电池充电接口,所述CPU模块用于处理温湿度传感器采集的标准信号,通过无线模块将信号发送到主机上,本实用新型通过无线的方式来对信号进行采集,在空旷环境下传输距离达50米和主机搭配可达3KM实现了距离传输,从而避免了远距离架桥布线,节约了材料成本和人力成本,本实用新型使用了433m无线模块,其传输频段为433MHZ,此频段具有稳定性高、容量大、传输能力强等特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通信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无线温湿度数据采集传输装置。
背景技术
在工业通信通常采用电缆进行数据及信号的传输,采用这种方式必定要在厂房内外长距离架设电缆电线,而对于冶金、矿上、化工等某些领域及其一些僻远地带,长距离架设电缆电线较为困难,且架设成本较高,数量多,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无线温湿度数据采集传输装置来解决此问题,使工厂无需布线及布桥架,节省人工和材料成本,方便数据集中监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通过无线的方式来对信号进行采集,在空旷环境下传输距离达50米和主机搭配可达3KM实现了距离传输,从而避免了远距离架桥布线,节约了材料成本和人力成本,本实用新型使用了433m无线模块,其传输频段为433MHZ,此频段具有稳定性高、容量大、传输能力强等特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所述的无线温湿度数据采集传输装置包括壳体1、主板2、CPU3、无线模块4、温湿度传感器5、充电锂电池6、锂电池充电接口7;所述壳体1内安装有主板2、CPU3、无线模块4、温湿度传感器5、充电锂电池6,所述的锂电池充电接口7安装于客体侧面;
所述的温湿度传感器5输出端与CPU3连接,CPU3输出端与无线模块4连接,充电锂电池与主板2、CPU3、无线模块4、温湿度传感器5的VCC供电端连接,锂电池充电口7与充电锂电池6连接;
所述的CPU3、无线模块4、温湿度传感器5的外围电路构成了主板2的电路。
进一步地,所述无线模块4为433Mhz无线模块。
进一步,所述壳体1包括壳体底部101和壳体盖板102及固定螺丝9,所述壳体底部101和壳体盖板102通过固定螺丝9连接。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无线的方式来对信号进行采集,在空旷环境下传输距离达50米和主机搭配可达3KM实现了距离传输,从而避免了远距离架桥布线,节约了材料成本和人力成本,本实用新型使用了433m无线模块,其传输频段为433MHZ,此频段具有稳定性高、容量大、传输能力强等特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电路连接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壳体完整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CPU与温湿度传感器连接电路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无线模块电路图;
图中、1-壳体、2-主板、3-CPU、4-无线模块、5-温湿度传感器、6-充电锂电池、7-锂电池充电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附图公开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公开。也就是说,在本公开内容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附图起见,一些现有惯用的结构与元件在附图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示出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先控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云南先控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2075183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食品检验用试管清洗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