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有齿结构的鱼眼端子有效
申请号: | 202320662526.0 | 申请日: | 2023-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9419584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5 |
发明(设计)人: | 王曙平;姜文;张晓玉;王加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研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05 | 分类号: | H01R13/05;H01R12/71 |
代理公司: | 深圳博敖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884 | 代理人: | 朱江岭 |
地址: | 523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结构 端子 | ||
一种带有齿结构的鱼眼端子,沿其轴向方向依次设置有插接部、鱼眼部、肩部以及针杆部,所述鱼眼部包括有:弹性臂,所述弹性臂为相互对置的两条,其沿轴向方向的两端分别与插接部、肩部连接;弹性带,为与所述弹性臂相对应的两条,并分别布置在两个所述弹性臂的内侧面之上,两个所述弹性带相对应的侧面之上均开设有多个相互并排设置有齿牙,分别位于两个所述弹性带之上的齿牙之间构成缓冲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带有齿结构的鱼眼端子其能够适用不同孔径的插接孔,并且能够保证插接的牢靠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有齿结构的鱼眼端子。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通信行业的不断发展,电子产品以及通信产品越来越到,在其过程中,高端连接器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鱼眼针在通信连接器领域较为常见的一种新型端子,在将其插入PCB板的插接孔之内是,通过两条相互对置的弹性臂收到插接孔的挤压而产生弹性变形,从而插接在PCB板之上,进行电性连接,用以传输信号。目前的鱼眼针是通过两条具有弹性的侧壁相互间隔形成的,此种结构导致了弹性臂强度较低,容易出现疲劳变形,硬性稳定性,基于此,通常的做法是在弹性臂的内侧增加一个加强筋,从而提高强度,但是,在弹性臂发生变形之后,在加强筋相互接触并压迫之后,使得弹性臂很难再发生变形,因此,实用性较差,不能与不同孔径的插接孔插接。
因此,现在亟需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情况不足,提供一种带有齿结构的鱼眼端子,通过对弹性臂进行设计提升整体强度,保证鱼眼端子的连接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带有齿结构的鱼眼端子,沿其轴向方向依次设置有插接部、鱼眼部、肩部以及针杆部,所述鱼眼部包括有:
弹性臂,所述弹性臂为相互对置的两条,其沿轴向方向的两端分别与插接部、肩部连接;
弹性带,为与所述弹性臂相对应的两条,并分别布置在两个所述弹性臂的内侧面之上,两个所述弹性带相对应的侧面之上均开设有多个相互并排设置有齿牙,分别位于两个所述弹性带之上的齿牙之间构成缓冲孔。
进一步的,所述齿牙呈波浪形,且分别位于两个所述弹性带之上的齿牙相互呈交错设置。
进一步的,两个相邻齿牙之间槽的宽度尺寸大于所述齿牙沿轴向的宽度尺寸。
进一步的,弹性带厚度尺寸小于所述弹性臂的厚度尺寸,且所述弹性带布置在所述弹性臂厚度方向的中部,使得两个所述弹性臂分别在所述弹性带两侧形成凹腔。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弹性臂为向外突出的的凸弧结构,使得所述凹腔由两所述弹性臂构成的内壁为向外凸出的弧形。
进一步的,所述鱼眼部自所述插接部向所述肩部依次设置有第一形变区、保持区、第二形变区,两个所述弹性臂之间的间距自所述第一形变区向所述保持区方向逐渐增大,且自所述保持区向所述第二所述形变区方向逐渐减小。
进一步的,其特征在于,所述齿牙分布在所述保持区之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形变区还包括有延伸区,所述延伸区设置于所述第二形变区远离所述保持区的一端并且与所述肩部连接,所述两条弹性臂在所述延伸区之内相互并排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带位于所述延伸区之内成型有凸起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在两个弹性臂的弹性带之上设置有相互交错的齿牙,从而能够提高两个弹性臂朝向内侧方向的弹性变形量,从而能够适用不同孔径的插接孔,适用的范围更广。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研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研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2066252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公交车用无障碍搭板桥
- 下一篇:一种防脱结构的轮系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