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中间包座砖有效
| 申请号: | 202320529841.6 | 申请日: | 2023-03-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9357922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8 |
| 发明(设计)人: | 孙仁宝;冯文静;芦效增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2D41/50 | 分类号: | B22D41/50;B22D41/02 |
| 代理公司: | 太原市科瑞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4101 | 代理人: | 江淑兰 |
| 地址: | 030003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间 包座砖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铸技术领域,一种中间包座砖,座砖高度为200mm,外径尺寸为270mm,座砖内部由三部分组成:上部为倒锥形结构,高度30mm,上口直径203mm,下口直径197mm;中间部分也为倒锥形结构,高度117mm,上口直径157mm,下口直径132mm;下部为圆柱形结构,直径132mm,高度53mm。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座砖与上水口上部之间环状凹槽结构内添加引流砂,浇注过程中,利用引流砂的烧结与流动性,阻塞了钢水从座砖与上水口之间的渗入,杜绝了中间包渗钢事故的发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铸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间包座砖。
背景技术
不锈钢中间包采用分体水口居多,目的在于通过过程换水口操作提高单中包连浇炉数,为此中间包制备采用座砖与上水口嵌套结构。连铸生产事故中,中间包渗钢往往发生在座砖与上水口缝隙之间,即因材质异常、尺寸偏差、加工尺寸精度不够等原因,座砖与上水口之间缝隙过大,浇注过程中,钢水渗入缝隙,不断侵蚀造成穿透座砖与上水口形成中间包上下水口之间钢水渗出,为保证生产安全,被迫停浇。为解决这一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中间包座砖结构并应于生产,实现连铸浇钢过程中间包无渗钢事故再发生,提高了生产安全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中间包座砖。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中间包座砖,座砖高度为200mm,外径尺寸为270mm,座砖内部由三部分组成:上部为倒锥形结构,高度30mm,上口直径203mm,下口直径197mm;中间部分也为倒锥形结构,高度117mm,上口直径157mm,下口直径132mm;下部为圆柱形结构,直径132mm,高度53mm。
座砖内部的三部分中心线一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中间包座砖上沿采用凹槽结构,凹槽内填充引流砂,配合引流砂加入目的在于连铸过程中引流砂烧结密封中间包座砖与上水口之间缝隙,避免上水口、座砖因热膨胀系数不同导致缝隙增大,造成缝隙渗钢,进而导致连铸中间包渗钢断浇事故发生。使用本实用新型后中间包渗钢实现“0”次目标,连浇炉数较改进前提高2炉/中包,可实现月均增产2145吨,实现月均效益465.05万元。
本实用新型改进了座砖结构,实现了座砖与上水口上部之间环状凹槽结构内添加引流砂,浇注过程中,利用引流砂的烧结与流动性,阻塞了钢水从座砖与上水口之间的渗入,杜绝了中间包渗钢事故的发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间包座砖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间包座砖的剖面图。
图3为原座砖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有环状凹槽结构的中间包座砖,备包过程中,座砖与上水口之间形成的凹槽内添加引流砂,浇注过程中引流砂高温烧结,实现有效杜绝钢水从座砖与上水口之间流入并渗出中间包的目的。
不锈钢分体水口包需要安装上水口,配合下水口实现钢水从中间包流入结晶器的功能,安装上水口时为避免位置偏移,需在上水口外侧安装座砖用来固定。实际生产过程中,因座砖、上水口之间存在缝隙,常出现渗钢现象,造成生产停断,同时为保证生产安全,不得不采用降低连浇炉数的措施,严重影响生产效率。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新型中间包座砖结构,包括座砖与上水口安装后产生的环状凹槽结构、凹槽内填充引流砂等技术特征,实现中间包座砖与上水口之间“0”渗钢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2052984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流辊弯精成型设备
- 下一篇:一种便于调节更换给料板的振动给料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