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复合式电池箱有效
| 申请号: | 202320507449.1 | 申请日: | 2023-03-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9419291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5 |
| 发明(设计)人: | 桂昊;张莉娟;杜俊丰;程振醒;金佺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50/231 | 分类号: | H01M50/231;H01M50/233;H01M50/59;H01M50/588;H01M10/658;H01M10/615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刘锋 |
| 地址: | 2155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电池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复合式电池箱,涉及电池技术领域,该复合式电池箱包括外壳,外壳内设置有用于容置电池模块的容置腔,外壳的内侧表面和/或外侧表面至少局部设置有纳米注塑层,纳米注塑层用于电气隔离容置腔和外部空间,并阻挡容置腔和外部空间之间的热量传递。通过纳米注塑层取代一部分的金属材料实现结构支撑,使得在电池外壳结构强度保持稳定的情况下电池外壳的金属材料厚度得以减薄,进而降低了电池外壳和电池包的重量,同时纳米注塑层能够用于电气隔离容置腔和外部空间,提升了电池包的绝缘性能,并且纳米注塑层还用于阻挡容置腔和外部空间之间的热量传递,使得电池包内外热量传递受阻,提升了电池包的保温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复合式电池箱。
背景技术
随着行业发展,对电池的能量密度性能、安全性要求不断提高。现有技术中,绝大部分电池外壳采用金属材质,例如高强钢、铝合金等,电池外壳作为主要的承载部件,要有较强的结构强度,因此需要一定的厚度,这导致了电池外壳的重量较重,而直接对电池外壳进行减薄的话可能会影响电池外壳的结构强度,因此对电池外壳的轻量化设计提出了较大挑战。同时,金属制的电池外壳导热效率高,降低了电池包的保温性能,且电池外壳具有一定的导电性能,因此导致电池包整体的绝缘性能受到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式电池箱和电池包,其能够实现电池外壳的减重,同时不会影响电池外壳的结构强度,并且提高了电池包的绝缘、保温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复合式电池箱,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置有用于容置电池模块的容置腔,所述外壳的内侧表面和/或外侧表面至少局部设置有纳米注塑层,所述纳米注塑层用于电气隔离所述容置腔和外部空间,并阻挡所述容置腔和外部空间之间的热量传递。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壳包括底板和两对侧围板,所述两对侧围板围设在所述底板的边缘以共同构造出所述容置腔,所述纳米注塑层至少设置在一对所述侧围板的内侧。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纳米注塑层通过填充注塑凹槽的形式被构造于所述外壳的内侧表面和/或外侧表面,所述注塑凹槽包括平行于所述外壳平面的第一壁面,所述第一壁面上凸设有若干间隔设置的倒梯形突出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注塑凹槽还包括沿着所述外壳厚度方向设置的第二壁面,所述侧围板和/或底板形成抵持部以与所述第二壁面抵持。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壁面与所述侧围板形成的抵持部上,还设有一沿着所述侧围板厚度方向延伸的延伸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侧围板的形状呈T型或折弯型。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注塑凹槽包括设置于所述外壳内侧且间隔设置于所述底板的第一槽体和所述侧围板的第二槽体,所述第一槽体和所述第二槽体的连接处凸出设置至少一对安装台,所述安装台至少固定于所述底板,所述安装台用于装配穿设固定于所述电池模块的连接件。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注塑凹槽包括连通设置于所述底板的第一槽体和所述侧围板的第二槽体,以在所述外壳的内侧和/或外侧形成至少一个纳米注塑密封腔。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注塑凹槽的深度小于所述外壳的厚度的80%。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底板设置有一装配区域,所述装配区内设置纳米注塑层,所述电池模组通过一粘接胶层粘接于所述纳米注塑层,其中,所述装配区域通过凸出设置于所述底板的限位凸条围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2050744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顶盖除尘及极耳折弯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数控机床加工的自动除缠渣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