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视防水敷料有效
| 申请号: | 202320487886.1 | 申请日: | 2023-03-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9594988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9 |
| 发明(设计)人: | 董红波;孟佳彬;祁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归领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F13/02 | 分类号: | A61F13/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久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542 | 代理人: | 齐葵 |
| 地址: | 311121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可视 防水 敷料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视防水敷料,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所述可视防水敷料包括:透明外膜、硅胶打孔膜、第一吸收层、超吸收层、第二吸收层、伤口接触层和剥离层;透明外膜内侧与硅胶打孔膜粘接;硅胶打孔膜采用硅凝胶材质,硅胶打孔膜中间位置开设缺口,第一吸收层穿过缺口与透明外膜粘接;超吸收层被夹设在第一吸收层和第二吸收层之间;超吸收层采用SAF材质;伤口接触层为打孔的PU膜;可视防水敷料设有三层吸收层,其中超吸收层利用SAF材质的特性,能够吸收大量渗液,挤压不会反渗;通过无粘性的伤口接触层和粘性柔和的硅胶打孔膜与伤口及其附近皮肤接触,能够有效规避反复撕裂伤口的情况,并且硅胶打孔膜具备反复黏贴功能,黏性持久不易脱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视防水敷料。
背景技术
医用敷料,是包伤的用品,用以覆盖疮、伤口或其他损伤的医用材料。随着对创面愈合过程的病理生理的深入研究,人们对创面愈合过程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从而导致了医用创面敷料的不断改进与发展。
医用敷料已成为日常生活中的常备药品之一,常用于较小创伤发生时的应急护理中,用于止血消毒和保护伤口,同时隔离环境中的细菌污染。常见敷料通常由剥离层、粘接层、吸收层和保护层组成,粘接层通常为防水薄膜结构,吸收层通常为浸有药物的纱布结构,保护层通常为防水的胶布或完全涂有粘接剂的结构。使用时,这种传统敷料往往透气性很差,导致伤口包扎处皮肤积水,不利于伤口的愈合,且不能及时查看创面的愈合情况。同时,传统敷料中带有药膏的吸收层直接与伤口接触,容易与伤口粘在一起,容易将愈合的伤口再次撕裂。
专利CN204840393U公开了一种可视性护创敷料,包括粘接层、吸收层、剥离层。通过采用防水、透气的透明半透膜为粘结层,以及多孔海绵状吸收层结构,实现了对伤口的可视监测,并通过两层结构来改善敷料透气性。但该产品为了实现伤口可视,导致吸收层面积减少,渗液吸收量减少,且泡沫吸收渗液后挤压会存在液体反渗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视防水敷料,解决了可视防水敷料渗液吸收量少且容易反渗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可视防水敷料,所述可视防水敷料包括:透明外膜、硅胶打孔膜、第一吸收层、超吸收层、第二吸收层、伤口接触层和剥离层;
所述透明外膜内侧与硅胶打孔膜和第一吸收层粘接;
所述硅胶打孔膜采用硅凝胶材质,硅胶打孔膜中间位置开设缺口,所述第一吸收层穿过缺口与透明外膜粘接;
所述超吸收层被夹设在第一吸收层和第二吸收层之间;
所述超吸收层采用SAF材质;
所述伤口接触层为打孔的PU膜,粘接在第二吸收层的内侧;
所述剥离层完全覆盖伤口接触层和硅胶打孔膜。
优选的,所述透明外膜采用PU材质。
优选的,所述透明外膜内侧通过低过敏的丙烯酸酯胶黏剂粘接硅胶打孔膜和第一吸收层。
优选的,第一吸收层、超吸收层和第二吸收层均为镂空层,且形状相同,超吸收层的尺寸略小于第一吸收层和第二吸收层,第一吸收层、超吸收层和第二吸收层所有的边缘压合。
优选的,所述第一吸收层为聚氨酯泡沫或透明PU膜;第二吸收层为聚氨酯泡沫。
优选的,所述透明外膜、硅胶打孔膜、第一吸收层、超吸收层、第二吸收层和伤口接触层均采用透明材质。
优选的,所述剥离层为格拉辛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归领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归领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2048788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