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耐高温潜水泵散热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320458483.4 | 申请日: | 2023-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9472419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4 |
发明(设计)人: | 黄开涛;郑寅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之明泵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58 | 分类号: | F04D29/58;F04D13/08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京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2 | 代理人: | 陈彩钦 |
地址: | 318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高温 潜水泵 散热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耐高温潜水泵散热结构,包括泵体,所述泵体侧面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泵体内设置有叶轮,所述叶轮通过涡轮与蜗杆传动连接,所述蜗杆一端与安装在密封罩内的电动机连接,沿所述电动机外侧缠绕有螺旋管,所述螺旋管的进水端通过进水管和转接头与出水口连通,所述密封罩外侧设置有鳍片。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科学合理,在原有供水系统的基础上将螺旋管的进水端连接在泵体的出水口,在泵体运行过程中即可驱动水流进入螺旋管,从而达到对电动机快速进行热交换的目的,毋需增设更多的散热设备即可达到有效散热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潜水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耐高温潜水泵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潜水泵是深井提水的重要设备。使用时整个机组潜入水中工作,把地下水提取到地表,是生活用水、矿山抢险、工业冷却、农田灌溉、海水提升、轮船调载,还可用于喷泉景观。潜水泵在长时间使用时,其驱动机构产生大量热量,一般采用增加冷却机构的方式对其进行冷却,在水泵中额外增加一组自带驱动的水循环设备,导致水泵设备体积较大、不便于安装,且制作成本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耐高温潜水泵散热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高温潜水泵散热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耐高温潜水泵散热结构,包括泵体,所述泵体侧面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泵体内设置有叶轮,所述叶轮通过涡轮与蜗杆传动连接,所述蜗杆一端与安装在密封罩内的电动机连接,沿所述电动机外侧缠绕有螺旋管,所述螺旋管的进水端通过进水管和转接头与出水口连通,所述密封罩外侧设置有鳍片。
优选的,所述泵体侧面设置有耳座。
优选的,所述进水口内安装有滤网。
优选的,所述转接头另一出口连接提水管。
优选的,所述进水管上安装有电磁阀。
优选的,所述密封罩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耐高温潜水泵散热结构,结构设计简单合理,具有较强的实用性,通过在电动机的外侧设置螺旋管,并且在原有供水系统的基础上将螺旋管的进水端连接在泵体的出水口,在泵体运行过程中即可驱动水流进入螺旋管,从而达到对电动机快速进行热交换的目的,毋需增设更多的散热设备即可达到有效散热效果,通过在密封罩内设置温度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其内部工作温度,在温度处于较高范围时,通过与温度传感器配合的控制器对电磁阀的进水流量进行调节,从而可以及时调控螺旋管内水流流速,达到高效冷却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泵体、11耳座、12进水口、13出水口、14叶轮、15涡轮、16蜗杆、17电动机、18密封罩、19螺旋管、2进水管、21转接头、22电磁阀、23温度传感器、24鳍片、25提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之明泵业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之明泵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2045848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飞溅安全型电火花收集装置
- 下一篇:多重反渗透净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