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异形工件复膜的定位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320419038.7 | 申请日: | 2023-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9505268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1 |
发明(设计)人: | 刘琪;陈明爱;田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随尔激光快速成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39/26 | 分类号: | B29C39/26;B29C33/3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智远创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619 | 代理人: | 王会龙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白***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异形 工件 定位 结构 | ||
一种异形工件复膜的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包括模具顶板、模具侧框、模具底板,将模具侧框设于模具顶板和模具底板之间,模具侧框固定在模具底板的上方并位于模具顶板的下方形成定位模具框,模具顶板可拆卸地盖在模具侧框上方,定位模具框的中部安装有间隔板,定位模具框通过间隔板来放置异形工件,模具顶板打开方便液态硅胶从定位模具框的顶部浇筑,在模具侧框的边缘固定有若干个U形定位件,模具侧框的边缘固定有直角定位件。本实用新型的定位结构通过周边的U形定位件和直角定位件在生产硅胶模具过程中进行硅胶复膜定位固定,防止浇入定位模具框内的液态硅胶发生偏移,确保异形工件复膜生产硅胶模具的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异形工件复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汽车异形工件进行硅胶复膜定位的定位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中,在汽车前期研发过程中,为了可以快速设计汽车零件及汽车装车模型验证,为了达到装车模型验证要求的制作周期,通常会对汽车零件进行硅胶模具复膜来完成汽车零件硅胶模具的制作。
传统的,汽车零件复膜制备零件硅胶模具的复膜硅胶模具结构虽然可以汽车零件硅胶模具的制作,但是现有的复膜硅胶模具结构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现有的复膜硅胶模具结构主要是人工手动用固定木板或纸板围成一个侧框,在侧框下面垫一块固定板形成一个模具结构,然后在模具结构内浇筑硅胶。采用这种结构复膜而成的硅胶模具,在生产硅胶模具过程中缺乏一个定位固定结构,侧框与底板在生产硅胶模具过程中容易发生偏移,不方便硅胶模具的制备,不能确保所制备的硅胶模具质量,也不方便制备完成后硅胶模具的开模;
(2)现有的复膜硅胶模具结构大部分只能对一些矩形状、方形状等规则形状的汽车零件复膜,不适用于异形零件的复膜。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方便液态硅胶浇筑在定位模具框内进行复膜定位固定、方便液态硅胶冷却后开模、制作成本降低、U形定位件和直角定位件可以反复使用、可以对异形工件进行复模定位、防止模具侧框与模具底板在生产硅胶模具过程中发生偏移、确保异形工件硅胶模具制备的质量、使用操作非常方便、提高异形工件复膜硅胶模具质量的定位结构。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异形工件复膜的定位结构,包括利用液态硅胶对异形工件进行硅胶复膜用的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包括模具顶板、模具侧框、模具底板,所述模具侧框设于模具顶板和模具底板之间,所述模具侧框固定在模具底板的上方并位于模具顶板的下方形成定位模具框,所述模具顶板可拆卸地盖在模具侧框上方,所述定位模具框的中部安装有间隔板,所述定位模具框通过间隔板来放置异形工件,所述模具侧框的边缘固定有若干个U形定位件,所述模具侧框的边缘固定有直角定位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模具侧框由模具直侧板和折叠侧板拼接而成。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间隔板开设有浇注口。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位模具框中部的间隔板将定位模具框分成两个浇注型腔,分别为上浇注型腔和下浇注型腔,所述上浇注型腔设于下浇注型腔的上方。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位模具框的内部设有硅胶模具,所述硅胶模具包括硅胶上模和硅胶下模,所述硅胶上模置于上浇注型腔内,所述硅胶下模置于下浇注型腔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每个U形定位件的两个内侧面边缘均分布有若干第一定位固定齿,若干第一定位固定齿的固定齿相互间隔排列,每个U形定位件的截面呈U字型,每个U形定位件的外形呈矩形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直角定位件上、下两个内侧面的边缘均分布有若干第二定位固定齿,若干第二定位固定齿的固定齿相互间隔排列。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直角定位件的外形呈L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随尔激光快速成型有限公司,未经广州随尔激光快速成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2041903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超超临界机组的包墙过热器
- 下一篇:一种基于生物炭的多功能土壤改良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