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核减震肩带及背包有效
申请号: | 202320408937.7 | 申请日: | 2023-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9270365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30 |
发明(设计)人: | 王钟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丹尼熊文化产业(广州)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45F3/04 | 分类号: | A45F3/04;A45F3/12 |
代理公司: | 四川仓颉律师事务所 51329 | 代理人: | 曹华;张勇 |
地址: | 510515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核减 肩带 背包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核减震肩带及背包,肩带采用用于支撑的第一内核层和用于减震的第一外核层,两者构成双核减震结构;背包的背幅包括第二内核层和第二外核层,两者构成双核减震结构,能够在长途旅行中减轻肩带及背包对使用者肩、颈、脊椎等部位的作用力,防止肌肉劳损,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实现健康旅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核减震肩带及背包。
背景技术
背包是一种附带一条或两条肩带,可以挂在背部使用的行李袋,其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们在日常逛街、旅行时通常会将一定重量的物品放置于背包中,这些物品会增加使用者的负重,而现有背包和肩带多采用布料制品,其材质较软,在长期负重的情况下,肩带会不断挤压使用者肩部,背包内物品的重力作用于使用者背部,会损伤使用者的肩、颈以及脊椎等部位;因此,在携带背包旅行过程中,如何在长期负重情况下,使使用者的肩、颈以及脊椎等部位免于损伤,实现健康旅行,是技术人员重点考虑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至少在于,针对如何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双核减震肩带及背包,通过肩带的支撑和减震作用,减轻使用者肩、颈以及脊椎等部位的损伤程度,实现健康旅行。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各方面。
一种双核减震肩带,包括作为肩带主体的第一支撑体,所述第一支撑体为包覆式双核结构,包括第一内核层以及包覆在第一内核层外侧的第一外核层,所述第一内核层的硬度较第一外核层的硬度更高。
第一内核层和第一外核层形成双核支撑结构,第一内核层的硬度较第一外核层的硬度更高,使第一内核层支撑背包,第一外核层起到缓冲减震作用,使用此支撑体制成的肩带时,由于第一外核层更加柔软,因此能够防止肩部受力集中,避免肌肉损伤。
优选的,第一内核层和/或第一外核层采用聚氨酯橡胶材料。
优选的,所述第一内核层和第一外核层均采用聚氨酯橡胶材料,且该聚氨酯橡胶材料内添加有薰衣草油;在肩带与肩部接触时,薰衣草油能够避免汗渍产生细菌,起到杀菌作用。
一种双核减震背包,包括背包本体,所述背包本体上设置有前述的双核减震肩带,所述双核减震肩带设置在背包本体的背幅面两侧,且作为肩带主体的第一支撑体外侧包覆有面料层。
优选的,所述背幅面采用板状的第二支撑体作为双核减震结构,所述第二支撑体表面车缝有面料层;所述第二支撑体包括用于支撑背包本体的第二内核层和用于减震的第二外核层,所述第二内核层的硬度较第二外核层的硬度更高。
第二内核层和第二外核层形成双核支撑减震结构,并且第二内核层的硬度较第二外核层的硬度更高,在长时间背负重物的情况下,能够防止减轻人体背部、脊椎的劳损程度。
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体包括分隔设置的上支撑体和下支撑体,所述上支撑体和下支撑体的分隔缝位于背幅面低侧向上1/4~1/2位置处;在上支撑和下支撑体之间设置分隔缝,能够使下支撑体相对于上支撑体弯曲一定角度,达到弹性弯曲避震效果,实现对人体肩、颈、脊椎和腰等部位的保护。
优选的,所述背幅面上横向设置有拉链,所述拉链将上支撑体和下支撑体分隔为上背幅和下背幅。
拉链可以使下背幅相对于上背幅弯曲一定角度,使其符合人体工程学,达到弹性弯曲避震效果,从而实现对人体肩、颈、脊椎和腰等部位的保护;在清洗书包时,还可拉开拉链分别取出并清洗上背幅内的上支撑体,下背幅内的下支撑体。
优选的,所述第二内核层和/或第二外核层采用聚氨酯橡胶材料。
优选的,第一内核层和第一外核层均采用聚氨酯橡胶材料,且该聚氨酯橡胶材料内添加有薰衣草油。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上包覆的面料层采用防滑透气材料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丹尼熊文化产业(广州)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丹尼熊文化产业(广州)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2040893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