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气囊上吸引的可调节式气管切开导管有效
| 申请号: | 202320404900.7 | 申请日: | 2023-03-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9354980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8 |
| 发明(设计)人: | 宋洁琼;钟鸣;何义舟;林世龙;潘思梦;王琳丽;姚瑶;郝晟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M16/04 | 分类号: | A61M16/04;A61M1/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王一琦 |
| 地址: | 20003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囊 吸引 调节 气管 切开 导管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气囊上吸引的可调节式气管切开导管,包括气管切开导管主体、气管切开导管内芯、气管切开导管固定装置,所述气管切开导管主体上设有与气囊充气连接口连通的气囊,所述气管切开导管主体靠近气囊的部位设有一负压引孔,所述负压引孔通过管路与负压吸引连接口连通;所述气管切开导管固定装置包括一用于箍接在所述气管切开导管主体上的可脱卸的固定卡扣。本实用新型用于需要长期通过气管切开导管进行通气的患者,既可以有效吸除积聚在气囊上方的气道分泌物,预防此类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又可以随时调节气囊固定位置,预防气道粘膜因长期受压导致溃疡甚至穿孔的发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气囊上吸引的可调节式气管切开导管,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很多气管插管的危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短期内无法脱离呼吸机,一般需要进行颈部气管切开的操作,并长期通过气管切开导管(简称气切导管)进行机械通气;即使病情进入康复阶段,逐步脱离呼吸机支持,也会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通过气切导管进行自主呼吸。
既往普通的气切导管是固定长度的,置入气管后不可改变气囊在气道里的相对位置,也就是气囊对气道粘膜的压迫是长期固定的位置。这样经过一段时间气囊对同一位置气管粘膜的长期压迫,会导致该区域粘膜缺血,再进一步可能发生溃疡甚至穿孔、出血的严重并发症。
另一方面,需要气管切开的大部分是重症监护室的危重患者,在机械通气过程中,需要镇静、镇痛、甚至肌松治疗,无法进行主动的口水吞咽,且保护性的咳嗽反射也随之消失;而康复早期的患者虽然意识清醒,但多数存在肌力差、吞咽障碍、咳嗽反射弱等问题。这两类情况都会导致患者口水吞咽障碍,残余在口腔的口水容易误吸入呼吸道;胃肠道功能差甚至胃潴留的患者还会出现胃液反流进口腔并误吸入呼吸道的情况。正常人每日口水分泌量约800ml,而胃液又是酸性液体,对肺的刺激性很大,无论是口水还是胃液流入气道对患者的危害性都极大,会引起肺不张、呼吸机相关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更严重者会导致脓毒症,严重影响患者临床预后,增加住院时间甚至增加死亡率。
本实用新型就是解决这两个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带气囊上吸引的可调节式气管切开导管,用于需要长期通过气管切开导管进行通气的患者,既可以有效吸除积聚在气囊上方的气道分泌物,预防此类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又可以随时调节气囊固定位置,预防气道粘膜因长期受压导致溃疡甚至穿孔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气囊上吸引的可调节式气管切开导管,包括气管切开导管主体1、气管切开导管内芯9、气管切开导管固定装置,所述气管切开导管主体上设有与气囊充气连接口4连通的气囊7,所述气管切开导管主体靠近气囊7的部位设有一负压引孔5,所述负压引孔5通过管路与负压吸引连接口3连通;所述气管切开导管固定装置包括一用于箍接在所述气管切开导管主体1上的可脱卸的固定卡扣15。
优选的,所述固定卡扣15具有一卡接部,所述卡接部具有可相互咬合的一对固定轮齿17。
进一步的,位于外侧的固定轮齿17上设有向上翘起的松动拨片18。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卡扣15两侧设有柔性材质的用于紧贴患者脖颈的固定翼12。
更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翼12上设有固定孔13。
优选的,气管切开导管主体1为中空薄壁的软硅胶材质,其头部为呼吸机连接口2。
优选的,气囊7内设有气囊充气孔6,为气管切开导管主体外侧缘的小孔,用于连通气囊充气连接口4和气囊7。
优选的,切开导管主体1的末端设有气管切开导管口8。
优选的,所述气管切开导管内芯9为硅胶材质,质地较切开导管主体1硬,正中有2-3mm直径空心孔,即引导导丝出口10和引导导丝入口11,可用于置管时导引导丝的通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未经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2040490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三元前驱体滤饼破碎输送系统
- 下一篇:电磁滚筒炒菜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