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连接光伏组件和彩钢瓦的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320328432.X | 申请日: | 2023-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9576916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2 |
发明(设计)人: | 储晶;谢燕;倪栋仁;安全长;孙铁囤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亿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S20/23 | 分类号: | H02S20/23;F24S25/33;F24S25/636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英诺创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8 | 代理人: | 张秋月 |
地址: | 21321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连接 组件 彩钢瓦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连接光伏组件和彩钢瓦的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螺栓,第一连接件设有安装槽,彩钢瓦的上表面具有安装部,所述安装槽用于卡装在所述安装部上,在所述安装部和所述安装槽之间配置有用于限定所述第一连接件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并防止所述第一连接件朝上脱离所述安装部的限位防脱机构;第二连接件侧方设有折弯部,光伏组件的边框设有卡槽,所述折弯部用于穿过所述卡槽,且在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上下相抵时压紧所述边框;螺栓用于将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为整体。本实用新型可以简化安装过程,提高安装效率及安装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光伏一体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连接光伏组件和彩钢瓦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光伏建筑一体化即BIPV(Building Integrated PV,PV即Photovoltaic)是一种新型的安装方式,打破了传统光伏行业和建筑行业的壁垒,近年来BIPV成为研究的热点,尤其是工商业屋顶光伏系统,不仅外观美观,还能给企业带来不错的经济效益。
现有的用于连接光伏组件和彩钢瓦的连接结构存在着安装过程繁琐的缺陷,如申请号为CN201711098706.6,专利名称为一种光伏组件横向与彩钢瓦连接结构的专利申请中所公开的结构中,在安装时,需要通过螺栓将夹具的两个夹角装配在一起,还需要在边导轨上打孔,再通过螺栓将夹具和光伏组件的边导轨装配在一起,每个连接结构用到两个螺栓,增加了安装难度,也降低了安装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连接光伏组件和彩钢瓦的连接结构,它可以简化安装过程,提高安装效率及安装可靠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连接光伏组件和彩钢瓦的连接结构,包括:
第一连接件,设有安装槽,彩钢瓦的上表面具有安装部,所述安装槽用于卡装在所述安装部上,在所述安装部和所述安装槽之间配置有用于限定所述第一连接件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并防止所述第一连接件朝上脱离所述安装部的限位防脱机构;
第二连接件,侧方设有折弯部,光伏组件的边框设有卡槽,所述折弯部用于穿过所述卡槽,且在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上下相抵时压紧所述边框;
螺栓,用于将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为整体。
进一步提供了一种限位防脱机构的具体结构,所述限位防脱机构包括配置在所述安装部上的第一限位防脱部和配置于所述安装槽的第二限位防脱部,在所述安装槽沿所述安装部的延伸方向套入所述安装部后,所述第二限位防脱部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限位防脱部的下表面相抵。
进一步,所述安装部朝上突出,所述第一限位防脱部为配置在所述安装部的两侧且朝下的台阶面,所述第二限位防脱部为配置在所述安装槽的槽口的两侧的挡板。
进一步为了提高连接强度,所述螺栓同时穿过所述挡板、所述台阶面、所述安装槽的槽底及所述第二连接件。
进一步为了可以定位第二连接件和边框之间的相对位置,所述第二连接件设有朝上凹的凹槽,所述边框设有朝上凸的凸条,所述凹槽和所述凸条分别垂直于所述安装部的延伸方向,在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上下相抵时,所述凹槽与所述凸条凹凸配合。
进一步为了可以通过一个连接结构连接彩钢瓦和两个光伏组件,所述折弯部配置有两个,位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两侧。
进一步为了避免连接结构和光伏组件本体之间发生干涉,所述边框设有空腔和插装槽,所述卡槽设于所述空腔的侧壁,所述光伏组件的光伏组件本体卡装在所述插装槽内,所述插装槽位于所述空腔的上方,且所述插装槽的开口与所述空腔的开设卡槽的侧壁的朝向相反。
进一步为了限制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之间的相对位置,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下端面设有用于供所述第一连接件嵌入以限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位置的限位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亿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常州亿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2032843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静电二极管表面缺陷检测系统
- 下一篇:基于煤气干法脱硫的解析气余热利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