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平井捞砂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320245198.4 | 申请日: | 2023-02-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9061579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3 |
| 发明(设计)人: | 林文;及德胜;王秀海;张红飞;袁崇嘉;闵文化;张晓飞;刘天授;林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善道油气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B27/00 | 分类号: | E21B27/00;E21B4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清迪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7 | 代理人: | 陈晨 |
| 地址: | 710075 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经济技术***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水平 井捞砂 装置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水平井捞砂装置,涉及钻井工艺技术的领域,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捞砂装置的捞砂效果差的问题。水平井捞砂装置包括储砂管柱、连接于所述储砂管柱前端的捞砂铲、连接于所述储砂管柱的内壁的球形止回阀,所述球形止回阀位于靠近所述捞砂铲的一端,所述储砂管柱远离所述捞砂铲的一端连接有捞砂泵,所述水平井捞砂装置还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储砂管柱的内壁的翻板,所述翻板的转轴垂直于所述储砂管柱的长度延伸方向,所述翻板位于所述球形止回阀与所述捞砂铲之间,所述储砂管柱的内壁连接有用于限制所述翻板朝向所述捞砂铲方向转动的限位块。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钻井工艺技术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平井捞砂装置。
背景技术
煤层气或油田等的水平井开发过程中,普遍存在严重的吐砂或吐粉煤灰现象。由此经常导致筛管堵死或泵阀堵死,不得不停产修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通常是采取捞砂,目前使用的水平井捞砂工艺效果差,经常是费时费力捞到目的层后,而起出捞砂管柱到地面检查一无所获。
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负压抽吸方式。捞砂铲破碎后的砂或粉煤灰,在负压作用下能够被吸入储砂管内。捞砂后从水平井段抽回时,进入储砂管内的砂及粉煤灰由于止回阀不能及时关闭又重新流失进井筒,为了防止砂及粉煤灰流失,通常在储砂管内安装球形回压凡尔(止回阀),以此阻止砂或粉煤灰流出。球形回压凡尔主要靠弹簧或重力控制开闭,水平井段球阀靠重力开闭效果很差;采用弹簧复位结构,要保证阀球复位就要维持弹簧足够的弹力,这将大大消减了捞砂泵抽吸真空度,影响捞砂效果;弹簧力小,止回阀就不能复位,使水平井段所捞进入储砂管的砂随着整个储砂管抽出又重新回流进井筒内。所以,经常是储砂管起出地面后,只能捞取少量砂或粉煤灰,有时甚至一无所获。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申请提供一种水平井捞砂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捞砂装置的捞砂效果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水平井捞砂装置,包括用于穿入生产套管内的储砂管柱、连接于所述储砂管柱前端的捞砂铲、连接于所述储砂管柱的内壁的球形止回阀,所述球形止回阀位于靠近所述捞砂铲的一端,所述储砂管柱远离所述捞砂铲的一端连接有捞砂泵,所述水平井捞砂装置还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储砂管柱的内壁的翻板,所述翻板的转轴垂直于所述储砂管柱的长度延伸方向,所述翻板位于所述球形止回阀与所述捞砂铲之间,所述储砂管柱的内壁连接有用于限制所述翻板朝向所述捞砂铲方向转动的限位块。
优选地,所述转轴位于所述储砂管柱的内壁的顶部位置,所述限位块位于所述储砂管柱的内壁的底部位置。
优选地,所述翻板为圆板;当所述圆板的边缘处转动抵靠于所述限位块时,所述圆板垂直于所述储砂管柱的内壁,且所述圆板与所述储砂管柱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
优选地,所述翻板由铁制成。
本申请具有如下优点:
捞砂泵位于井下,将储砂管柱内抽真空,使得球形止回阀的球阀在真空吸附下打开,捞砂铲将水平段的生产套管内的砂子铲入储砂管柱内,此时,球阀打开,翻板也在真空吸附的作用下转动打开,以使砂子在真空吸附下吸入储砂管柱内,当吸附砂子完成之后,开始将储砂管柱拉回地面,回收在水平段捞取的砂子,在拉取的过程中,储砂管柱逐渐从水平段拉到竖直段,储砂管柱内靠近捞砂铲位置的砂子在重力的作用下,部分砂子开始向外流出,这些砂子在流出的过程中,将带动翻板转动,直至翻板抵靠到限位块时,翻板封堵储砂管柱的通道,阻止储砂管柱内的砂子流出储砂管柱,这样,球形止回阀的弹簧保持合适的弹性力即可,避免弹簧的弹性力对真空吸附产生影响,即球形止回阀和翻板共同作用下,即保证了不影响捞砂泵抽吸真空度,也保证了大量捞取的砂子仍在储砂管柱内,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捞砂效果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善道油气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陕西善道油气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2024519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