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无需填料的针型阀有效
申请号: | 202320242844.1 | 申请日: | 2023-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9282573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30 |
发明(设计)人: | 董旭;孙启文;朱文亚;孙胜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凯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41/02 | 分类号: | F16K41/02;F16K1/32 |
代理公司: | 合肥左心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52 | 代理人: | 苏肖 |
地址: | 224400 江苏省盐城***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无需 填料 针型阀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阀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无需填料的针型阀,包括阀体、针形阀杆、密封盖和把手,针形阀杆在阀体内滑动,把手通过螺栓固定在针形阀杆上,阀体为一体式结构且内壁设有四个可安装孔用密封圈的凹槽,无需增加填料;针形阀杆设有限位密封台阶且针形阀杆与阀体紧密配合;密封盖设有与针形阀杆上的限位密封台阶紧密配合的限位密封凹槽。扭转把手,通过螺纹使针形阀杆上下移动。实用新型的优点:一是去除了传统的填料结构,改成油缸密封结构,密封性能更好;二是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阀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无需填料的针型阀。
背景技术
传统针型阀,包括软座或硬座针型阀的填料和阀杆之间密封,是靠压紧内部填料压盖,使其对填料函中的填料形成轴间挤压力,从而使填料变形成对阀杆与压盖的密封比压来实现密封。如果针型阀工作在高压工况下,这种密封结构就无法满足需要,进而导致“跑、冒、滴、漏”现象的产生。从密封机理上而言,这种密封属于强制性密封,换言之是属于一种堵漏式被动密封,由于填料在压盖轴局压紧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其弹性变形力造成密封比压是沿着阀杆轴向由阀体外侧向内递减,而介质的泄露压力则相反,是由内向外递减的,这就导致了密封效果难尽人意的结果。从结构上而言,填料函设置在阀盖顶部,承压壳体之外,这就破坏了阀门做为承压设备的承压壳体的完整性,从先天上造成了填料泄露的必然结果。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无需填料的针型阀,采用油缸的密封结构,无需添加填料。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无需填料的针型阀,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无需填料的针型阀,包括阀体、针形阀杆、密封盖和把手,针形阀杆在阀体内滑动,把手通过螺栓固定在针形阀杆上,密封盖在阀体上方固定并对阀体密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体为一体式结构,且内壁设有四个可安装孔用密封圈的凹槽,无需增加填料;所述的针形阀杆设有限位密封台阶,且针形阀杆与阀体紧密配合。
优选的,所述的密封盖设有与针形阀杆上的限位密封台阶紧密配合的限位密封凹槽。
优选的,所述的针形阀杆上设有与密封盖配合的螺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是去除了传统的填料结构,改成油缸密封结构,密封性能更好;二是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阀体;2、孔用密封圈;3、针形阀杆;301、螺纹;302、限位密封台阶;4、密封盖;401、限位密封凹槽;5、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无需填料的针型阀,包括阀体1、针形阀杆3、密封盖4和把手5,针形阀杆3在阀体1内滑动,把手5通过螺栓固定在针形阀杆3上,密封盖4在阀体1上方固定并对阀体1密封,
阀体1为一体式结构,且内壁设有四个可安装孔用密封圈2的凹槽,无需增加填料;针形阀杆3设有限位密封台阶302,且针形阀杆3与阀体1紧密配合;密封盖4设有与针形阀杆3上的限位密封台阶302紧密配合的限位密封凹槽401,针形阀杆3上设有与密封盖4配合的螺纹301,扭转把手5,通过螺纹使针形阀杆3上下移动,限位密封台阶302在限位密封凹槽401内移动,确保移动距离,因为针形阀杆3与阀体1和密封盖4都紧密配合且设有孔用密封圈2,因此无需增加填料。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凯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凯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2024284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池模组加压装置
- 下一篇:一种建筑工程环境监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