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螺旋板式换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2320226560.3 | 申请日: | 2023-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9301369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4 |
发明(设计)人: | 陶江;赵志阳;周柏峰;胡兴苗;刘利江;吕斌;颜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镇海石化建安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9/04 | 分类号: | F28D9/04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姚娟英;李洁 |
地址: | 31520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螺旋 板式 换热器 | ||
一种螺旋板式换热器,包括有:壳体;中心筒;螺旋板,设于壳体内,并位于中心筒的外周,且螺旋板至少有两个,并沿周向由内而外卷制成至少两个螺旋通道,分别为第一螺旋通道、第二螺旋通道,各螺旋通道沿上下方向延伸,且第一螺旋通道的上、下端敞开并分别作为供热介质进出的第一输入口、第一输出口;第一入口接管,设于壳体上部,与第一输入口相连通;第一出口接管,设于壳体底部,与第一输出口相连通;最外层的螺旋板的外周壁与壳体的内侧壁间隔相对而形成间隙;第一螺旋通道之螺旋方向上的外端敞口,并与间隙相连通;还包括有第一气体出口接管,设于壳体侧壁之对应间隙上部的位置,并与间隙相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实现气液分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换热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螺旋板式换热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螺旋板式换热器如专利号为ZL00235585.X的实用新型专利《叉流式螺旋板换热器》(授权公告号为CN2424435Y)公开的结构,其包括壳体、开设于壳体顶部及底部的物料入口、出口,开设于壳体侧壁的冷却工质入口、出口,壳体内纵向设置有横截面呈螺旋状、互不连通且相互间隔分布的物料通道及冷却工质通道;物料通道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物料入口及出口连通,冷却工质通道的上、下两侧端分别与冷却工质出口及入口连通。
上述方案能实现物料与冷介质之间的换热,但对于换热器之壳体顶部有不凝气且需要气液分离的情况,上述方案并不适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很好地实现气液分离且液相需要过冷的螺旋板式换热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螺旋板式换热器,包括有:
壳体;
中心筒,设于壳体内,并上下延伸;
螺旋板,设于壳体内,并位于中心筒的外周,且所述螺旋板至少有两个,并沿周向由内而外卷制成至少两个螺旋通道,分别为第一螺旋通道、第二螺旋通道,各螺旋通道沿上下方向延伸,且第一螺旋通道的上、下端敞开并分别作为供热介质进出的第一输入口、第一输出口;
第一入口接管,设于壳体上部,并与上述第一螺旋通道之第一输入口相连通;
第一出口接管,设于壳体底部,并与上述第一螺旋通道之第一输出口相连通;
其特征在于:
最外层的所述螺旋板的外周壁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间隔相对而形成环形、并上下延伸的间隙,所述间隙的上端口闭合;
所述第一螺旋通道之螺旋方向上的外端敞口,并与所述间隙相连通;
还包括有:
第一气体出口接管,设于壳体侧壁之对应上述间隙上部的位置,并与间隙相连通。
如此,热介质中的气相能螺旋向外流动,并通过第一螺旋通道之螺旋方向上的外端敞口而进入间隙内,然后从第一气体出口接管流出;热介质中的液相能向下流动,并通过第一出口接管输出,从而实现气液分离。
优选地,所述间隙的下端口与所述第一螺旋通道之第一输出口相连通。如此,位于间隙内的冷凝液等液相能从第一出口接管输出。
优选地,所述第一出口接管设于壳体的底壁,并与所述间隙之下端口的局部之间一下一上间隔相对。如此,能避免液相夹带气体直接从第一出口接管输出。
优选地,所述第一螺旋通道具有相对靠近中心筒的内圈部分、相对远离中心筒的外圈部分,所述内圈部分的上端敞开并作为上述的第一输入口,所述外圈部分的上端闭合。如此,热介质中的液相走内圈部分,气相能螺旋向外流动至外圈部分,然后进入间隙内,从第一气体出口接管流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镇海石化建安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镇海石化建安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2022656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效验用绝缘电阻检测台
- 下一篇:卡爪连接插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