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车辆有效
| 申请号: | 202320170624.2 | 申请日: | 2023-01-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8966656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5 |
| 发明(设计)人: | 加邉喜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60K1/02 | 分类号: | B60K1/02;B60R16/02 |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张建涛;沈同全 |
| 地址: | 日本爱知***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车辆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车辆。该电动车辆具备在车宽方向上相邻地配置在左侧后纵梁与右侧后纵梁之间的左侧马达和右侧马达、及在左侧马达的壳体和右侧马达的壳体的后方沿车宽方向延伸并架设在左侧后纵梁与右侧后纵梁上的车身构件,在左侧马达的壳体的后壁与右侧马达的壳体的后壁之间设置有刚性高于车身构件的高刚性构件,在左侧马达的壳体的后表面、右侧马达的壳体的后表面上分别安装有左侧滑块、右侧滑块,该左侧滑块和该右侧滑块各自的后表面被构成为越位于车宽方向内侧越靠近车辆前侧地倾斜的斜面。基于上述结构,既能抑制车辆重量增加、又能防止车辆发生碰撞时设置在左侧马达的壳体、右侧马达的壳体内的电气设备的高压部分外露。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辆。
背景技术
作为电动车辆,例如有混合动力车(HEV:Hybrid Electric Vehicle)、纯电动车(BEV:Battery Electric Vehicle)、插电式混合动力车(PHEV:Plug in Hybrid ElectricVehicle)、及燃料电池车(FCEV:Fuel Cell Electric Vehicle)等。
上述电动车辆中,在发生后部碰撞时,如果收容马达等的壳体破损,则配置在该壳体内的电气设备的高压部分有可能外露。在此情况下,触碰到该电动车辆的人有可能会触电。
因此,为了防止在车辆发生后部碰撞时上述壳体破损而导致电气设备的高压部分外露,需要提高上述壳体后部附近的结构的强度。然而,在提高强度的情况下,难以避免车辆的重量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抑制重量增加、又能防止发生后部碰撞时配置在收容马达等的壳体内的电气设备的高压部分外露的电动车辆。
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车辆,该电动车辆具备:在车宽方向上相邻地配置在左侧后纵梁与右侧后纵梁之间的左侧马达和右侧马达、及以在所述左侧马达的壳体和所述右侧马达的壳体的后方沿车宽方向延伸的状态架设在所述左侧后纵梁和所述右侧后纵梁上的车身构件,在所述左侧马达的壳体和所述右侧马达的壳体内分别配置有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左侧马达的壳体的后壁与所述右侧马达的壳体的后壁之间的空间内,设置有刚性高于所述车身构件的刚性的高刚性构件,在所述左侧马达的壳体的后表面、所述右侧马达的壳体的后表面上分别安装有左侧滑块、右侧滑块,所述左侧滑块和所述右侧滑块位于所述车身构件的前方及所述高刚性构件的侧后方,且各自的后表面被构成为越位于车宽方向内侧越靠近车辆前侧地倾斜的斜面。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电动车辆的优点在于:既能抑制车辆的重量增加,又能防止车辆发生后部碰撞时配置在左侧马达的壳体和右侧马达的壳体内的电气设备的高压部分外露。
例如,在车辆发生后部碰撞而车身构件的车宽方向的中间部分向前方突出地呈V字状曲折的情况下,曲折后的车身构件的尖端部分会直接撞到位于车宽方向中间区域(即,左侧马达的壳体后壁与右侧马达的壳体后壁之间)的高刚性构件上,或者,先撞到左侧滑块或右侧滑块的后表面,然后沿着左侧滑块或右侧滑块的倾斜的后表面向车宽方向内侧及前侧移动而与高刚性构件相抵接。由此,能够防止车身构件的尖端部分撞到高刚性构件两旁的左侧马达的壳体后壁或右侧马达的壳体后壁,从而能够防止左侧马达的壳体、右侧马达的壳体被撞破而导致电气设备的高压部分外露的情况发生。
另一方面,由于仅在左侧马达的壳体的后壁与右侧马达的壳体的后壁之间存在的较为狭窄的空间内设置了高刚性构件,并在左侧马达的壳体的后表面、右侧马达的壳体的后表面上分别安装了左侧滑块、右侧滑块,所以,与在左侧马达的壳体和右侧马达的壳体的后侧设置从左侧后纵梁一直延伸到右侧后纵梁的高刚性部件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车辆的重量增加。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电动车辆中,较佳为,所述左侧滑块和所述右侧滑块各自的所述斜面被构成为平滑镜面。基于该结构,曲折后的车身构件的尖端部分能更容易地沿着左侧滑块的斜面或右侧滑块的斜面滑向高刚性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2017062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热电阻检定用放料架
- 下一篇:一种毛毡垫加工制造用输送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