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非能动二次侧余热排出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320157621.5 | 申请日: | 2023-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9591130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5 |
发明(设计)人: | 梁活;韩嵩;林继铭;王迪;王晓婷;沈永刚;徐伟峰;廖子昱;徐昌恒;段承杰;崔大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21C15/18 | 分类号: | G21C15/1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瑞方达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14 | 代理人: | 林俭良 |
地址: | 518031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上步中路***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能动 二次 余热 排出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非能动二次侧余热排出系统,包括蒸汽发生器、空冷塔、冷凝换热器以及快速启动装置;空冷塔,设置于所述蒸汽发生器上方,所述空冷塔具有设置于顶部的出气口以及设置于底部的吸气口;冷凝换热器,设置于所述空冷塔内的底部,所述冷凝换热器通过蒸汽管线与所述蒸汽发生器连接;快速启动装置,具有启动单元,所述启动单元位于所述空冷塔内,且位于所述冷凝换热器上方。本实用新型采用非能动系统,无需能动能源输入,并且采用空冷的方式解决了无人工干预可用时间短的问题。空冷塔内部,冷凝换热器上方,安装了启动单元,在非能动二次侧余热排出系统启动时,启动单元投入工作,缩短系统启动响应时间,提升换热能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反应堆安全系统领域,尤其是指一种非能动二次侧余热排出系统。
背景技术
当反应堆停堆后,下插的控制棒会立刻终止燃料棒裂变热,但是堆芯裂变产物中含有大量可衰变的放射性元素,使得反应堆停堆后堆芯依然产生大量衰变热。为了在停堆后实现反应堆降温降压,必须设置余热排出系统,源源不断地导出反应堆余热。
根据余热排出系统安装的位置不同,可将余热排出系统分为一次侧和二次侧余热排出系统。一次侧余热排出系统连接在一回路,进水口在反应堆热段,出水口在反应堆冷段,能直接冷却一回路的冷却剂。主要依靠主泵运行时产生的水头差和自然循环时的密度差产生的重力驱动。其热交换器可安装在换料水箱中,直接将一回路的热量传递至换料水箱。二次侧余热排出系统连接在二回路,入口连接在蒸汽发生器顶部的蒸汽管线,出口连接到蒸汽发生器的进水口。通过循环冷凝蒸汽发生器中产生的蒸汽,达到间接冷却堆芯的效果,其换热器一般也安装在换料水箱中。
根据系统的运行是否依赖外部能源供给可分为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和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能动系统一般需要配置离心泵驱动系统中的冷却剂流动,而非能动系统则一般依赖密度差产生的重力驱动力,不需要额外能动干预即可运行。能动系统的带热功率稳定,容易实现可控,但是在丧失全场电源事故下将无法运行。非能动系统可在失电事故下运行,安全可靠性性能更好,但是带热功率不稳定且难以控制。
相关技术中的二次侧余热排出系统通常采用能动和非能动相结合的方式,但存在无人工干预时间短,后期需要进行补水操作的缺点以及需要能动泵驱动,安全性能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进的非能动二次侧余热排出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非能动二次侧余热排出系统,包括
蒸汽发生器;
空冷塔,设置于所述蒸汽发生器上方,所述空冷塔具有设置于顶部的出气口以及设置于底部的吸气口;
冷凝换热器,设置于所述空冷塔内的底部,所述冷凝换热器通过蒸汽管线与所述蒸汽发生器连接;以及
快速启动装置,具有启动单元,所述启动单元位于所述空冷塔内,且位于所述冷凝换热器上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启动单元包括第一支架管道、燃气喷嘴以及电子打火器;所述燃气喷嘴与所述电子打火器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管道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燃气喷嘴与所述电子打火器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管道朝向所述出气口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架管道包括第一连通管以及环形分配管;所述环形分配管设置于所述第一连通管上,且与所述第一连通管连通,所述燃气喷嘴与所述电子打火器设置于所述环形分配管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环形分配管包括多个同心且直径不等的环形管,每一所述环形管上设置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所述燃气喷嘴,每一所述环形管上设置有至少一所述电子打火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2015762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