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折叠移动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2320106844.9 | 申请日: | 2023-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9060820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3 |
发明(设计)人: | 石辉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信邦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24 | 分类号: | E04G1/24;E04G1/34 |
代理公司: | 深圳深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95 | 代理人: | 晁阳飞 |
地址: | 5108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折叠 移动 平台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折叠移动平台,它包括底框架以及安装在底框架四角下部的脚轮,底框架的左右两侧分别通过角护板连接有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的顶端配合支撑有平台踏板,在平台踏板的长度方向的侧墙上固定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滑槽;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整体结构均可折叠,折叠后的高度很低,可以自由穿梭在具有悬高物的工作环境中,并且本折叠移动平台处于展开状态时,人员利用其工作的工作范围大,不局限于一角,可达性强,不仅如此,本折叠移动平台的折叠过程方便快捷,能够适应生产线的快速生产节奏,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移动平台,尤其涉及一种折叠移动平台。
背景技术
移动平台的作用是便于工作人员登高操作,使工作人员在高空工作时,能够具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同时能够更换位置;
汽车前悬合装作业有其需要悬高的特性,工作人员必须站在平台上工作以弥补高度差的问题,但由于生产节奏快,各岗位配合紧密,生产线发生故障时,需要故障岗位放行至后续岗位或线下再进行返修,如此不能折叠的移动平台不能满足实际所需,工作效率也会降低;
现有的折叠移动平台并非为汽车前悬合装作业设计,因此很难匹配实际生产环境,例如:公开为CN216766219U的一种轮部可折叠的移动平台“包括移动平台本体、折叠机构和驱动机构,所述移动平台本体的其中一个侧壁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移动平台本体与支撑柱相对的侧壁下端固定连接有梯子,所述梯子和支撑柱之间水平固定连接有安装框,所述安装框下端设置有移动轮,本实用新型利用蜗杆带动蜗轮和转动轴转动,从而使转动轴带动折叠杆摆动,折叠杆带动安装杆摆动,安装杆带动移动轮摆动折叠,从而在移动平台本体固定时,将移动轮远离地面,本实用新型在不使用转盘时,通过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将摇柄固定在开口内部,防止摇柄晃动,在使用转盘时,将摇柄移出,通过摇柄带动转盘转动,提高转盘转动的效率”;
但该轮部可折叠的移动平台存在众多缺陷,一是结构复杂,特别是上层支撑结构复杂且不可折叠;二是人员利用此设备工作时,工作范围小、可达性低;三是其整体折叠收纳后的高度仍然很高,不能将其适应性的应用在车前悬合装作业中;四是不具备快速折叠性,无法适应生产线的快速生产节奏,影响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折叠移动平台。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底框架以及安装在底框架四角下部的脚轮,底框架的左右两侧分别通过角护板连接有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的顶端配合支撑有平台踏板,在平台踏板的长度方向的侧墙上固定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滑槽。
进一步地,在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均处于最大展开状态时,二者相互对称且均分别与底框架相互垂直;
在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均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底框架三者叠搭且相互平行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支撑架的顶端设置有内导轮护翼,内导轮护翼的内导轮嵌接在滑槽内。
进一步地,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的腰部以下均安装有氮气弹簧组件,氮气弹簧组件分别设置在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二者相互靠近的一侧。
进一步地,平台踏板与滑槽之间形成有卡口,卡口内配合有固定在梯子上部的卡爪,梯子通过卡口、卡爪配合在平台踏板一侧可拆卸连接,梯子的底部还安装有防滑块。
进一步地,平台踏板上表面的侧边通过护栏限位板活动连接有护栏。
进一步地,平台踏板短侧边的侧墙上安装有把手。
进一步地,脚轮相邻的位置匹配有脚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信邦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信邦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2010684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创口贴制作的冲切模结构
- 下一篇:一种便于安装的脚轮转向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