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联调兆瓦级风光储一体化电站有效
| 申请号: | 202320075273.7 | 申请日: | 2023-01-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9164247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9 | 
| 发明(设计)人: | 王昕;宋颂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龙源风力发电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J3/46 | 分类号: | H02J3/46;H02J3/28;H02J3/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达友众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904 | 代理人: | 许文青 | 
| 地址: | 530313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兆瓦 风光 一体化 电站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体化电站技术领域,且公开了智能联调兆瓦级风光储一体化电站,包括光伏发电站点和风力发电站点、储能站点、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和储能站点、风力发电站点、光伏发电站点电性连接。该智能联调兆瓦级风光储一体化电站,利用多种传感器对电站的环境数据进行收集和监测,并将数据发生至云端服务器中,实现数据的收集,当相似的功率预测情况时,方便推算次日的发电量,从而提前对电站的电量进行分配,减少电量的损耗,同时自动调节电网负荷高峰电量上网电量、电网负荷低谷储能电量、直接就地供应区域工厂电量三者的分配比例,并提升储能设备智能联调的灵敏性和准确性,提升发电的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体化电站技术领域,具体为智能联调兆瓦级风光储一体化电站。
背景技术
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都是一种可再生、无污染的新能源,而风力和太阳能的开发也是利用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其中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是利用风能和太阳能资源的互补性,具有较高性价比的一种新型能源发电系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经检索(CN203205873U)公开了一种智能兆瓦级风光储一体化电站,该智能兆瓦级风光储一体化电站系统包括一体化电站绿色电源系统、多种电池储能系统、智能控制系统和新型监控系统,电源系统包括磁悬浮风力发电机系统、光伏系统、电网低谷电能储存系统;智能控制系统对电源系统、储能系统中的设备进行智能控制;新型监控系统对一体化电站系统中的各个设备进行实时状态监控,且对各项参数进行记录和数据分析,提供一种具有多种储能形式、实现峰谷调节、满足功率平滑的需求、使用寿命更长的智能兆瓦级风光储一体化电站。
但现有的风光储一体化电站由于存在风能、光伏两种耦合,系统在运行、管理、调节等方面较为复杂,其中气象条件和时空不确定性使风力发电功率具有强烈的间歇性和随机波动性,风电出力小时级波动尤为明显,昼夜交替和季节变换使太阳能成为一种典型的间歇式能源,并且太阳辐照度受气候、气象、地理等多种环境因素影响,光资源和光伏功率具有较大的波动性和随机性,使得对储能设备的管理较为不便,容易造成电能的损耗,大大降低了发电的经济效益。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智能联调兆瓦级风光储一体化电站,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风光储一体化电站由于存在风能、光伏两种耦合,系统在运行、管理、调节等方面较为复杂,其中气象条件和时空不确定性使风力发电功率具有强烈的间歇性和随机波动性,风电出力小时级波动尤为明显,昼夜交替和季节变换使太阳能成为一种典型的间歇式能源,并且太阳辐照度受气候、气象、地理等多种环境因素影响,光资源和光伏功率具有较大的波动性和随机性,使得对储能设备的管理较为不便,容易造成电能的损耗,大大降低了发电的经济效益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智能联调兆瓦级风光储一体化电站,包括光伏发电站点和风力发电站点、储能站点、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和储能站点、风力发电站点、光伏发电站点电性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边侧设置有通讯模块、所述通讯模块的边侧设置有云端服务器。
优选的,所述光伏发电站点包括温度监测传感器一、光线监测传感器、湿度监测传感器、光伏控制系统、光伏发电板、逆变器监控系统和逆变器继电保护系统,所述光伏控制系统和温度监测传感器一、光线监测传感器、湿度监测传感器、光伏发电板、逆变器监控系统和逆变器继电保护系统电性连接,方便对环境的温度和太阳光的光线强度进行监测,并记录数据发送至控制模块,同时对比云端服务器中是否有相同环境数据的发电记录,方便计算出光伏发电站点的日发电量,从而可以对并入电网的电量进行估算,并协调供电量和储电量的分配,提高了便捷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龙源风力发电有限公司,未经广西龙源风力发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2007527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触电维修结构及电池包
 - 下一篇:一种可减少螺栓受力的碟刹盘固定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