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整流罩分离结构及模型火箭有效
申请号: | 202320073136.X | 申请日: | 2023-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8994186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9 |
发明(设计)人: | 王立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立军 |
主分类号: | F42B15/36 | 分类号: | F42B15/36 |
代理公司: | 成都鱼爪智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308 | 代理人: | 张卓 |
地址: | 065000 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整流 分离 结构 模型 火箭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整流罩分离结构及模型火箭,涉及航天火箭技术领域。该分离结构包括动力组件、分离头锥和载货仓外壳。分离头锥包括相连接的轴体部和帽体部,帽体部开设有一圈限位槽,轴体部与动力组件相互连接;载货仓外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能够相互配合形成用于容置动力组件的容置腔室,且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上均设有与限位槽相互适配的限位块。该整流罩分离结构能够通过动力组件使分离头锥向上推动,整流罩外壳的限位块失去限位作用,向上运动的一部分动能传递给整流罩外壳,实现整流罩外壳向两侧分离,其解决了现有模型火箭在教学和演示过程中具备较大局限性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航天火箭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整流罩分离结构及模型火箭。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逐渐增加了对太空的探索和利用,而在探索和利用过程中,像人造卫星等航天器是必不可少的探测工具。而运载火箭作为航天器的主要运输工具,在对太空的探索和利用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运载火箭运行到一定阶段需要分离整流罩,以便露出相应的航天器。
目前,主流的运载火箭整流罩分离方案均采用蚌式分瓣分离方案,分瓣分离又可以分为平抛和旋抛两种方案,根据分离力的来源又可分为火工品分离动力和弹簧分离动力。目前最常用的技术是由弹簧提供分离力的旋抛方案和由火工品提供分离力的平抛方案,但是,用弹簧作为分离动力的旋抛方案,分离系统质量较大,且分离时间很长,对火箭的作用时间长,影响火箭的运载能力;而用火工品作为分离动力的来源时,成本太高。
此外,现有的模型火箭中没有一种能够模拟分离整流罩分离的结构,其在教学和演示的应用中具备局限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整流罩分离结构,其通过动力组件使分离头锥向上推动,整流罩外壳的限位块失去限位作用,向上运动的一部分动能传递给整流罩外壳,实现整流罩外壳向两侧分离,其解决了现有模型火箭在教学和演示过程中具备较大局限性的问题,该结构设计合理,实用性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型火箭,其具备上述分离结构,具有其所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整流罩分离结构,其包括
动力组件;
分离头锥,包括相连接的轴体部和帽体部,上述帽体部开设有一圈限位槽,上述轴体部与动力组件相互连接;
载货仓外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上述第一壳体和上述第二壳体能够相互配合形成用于容置上述动力组件的容置腔室,且上述第一壳体和上述第二壳体上均设有与上述限位槽相互适配的限位块。
该整流罩分离结构能够通过动力组件使分离头锥向上推动,整流罩外壳的限位块失去限位作用,向上运动的一部分动能传递给整流罩外壳,实现整流罩外壳向两侧分离,其解决了现有模型火箭在教学和演示过程中具备较大局限性的问题,该结构设计合理,实用性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分离头锥上设置有分离突起环,上述第一壳体与上述第二壳体上分别设置有与上述分离突起环相互适配的半圆孔。
通过分离凸起环的设置,能够使得分离头锥和载货仓外壳的紧密连接,从而避免分离头锥和载货仓外壳的相互脱离,使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合拢在一起,提高了该整流罩分离结构的结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分离突起环的小径端面靠近上述帽体部,上述分离突起环的大径端面远离上述帽体部。
通过大径端面和小径端面的设置能进一步提高分离凸起环对第一壳体以及第二壳体的卡接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动力组件包括内部空心的金属管和火棉气包,上述火棉气包放置于上述金属管内部,且上述轴体部置于上述金属管的开口方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立军,未经王立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2007313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