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极耳支架、电池及用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320069737.3 | 申请日: | 2023-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8939912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8 |
发明(设计)人: | 陈锦华;柯鹏飞;杨攀;张伟;李一飞;赵鹏程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244 | 分类号: | H01M50/244;H01M50/531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14 | 代理人: | 姚泽鑫 |
地址: | 3521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架 电池 用电 装置 | ||
本申请涉及电池领域,提供一种极耳支架、电池及用电装置。极耳支架包括支架主体以及设于支架主体旁侧的翼结构,翼结构与支架主体连接,并朝远离支架主体所对应的侧面的方向倾斜延伸。该极耳支架在安装至壳体内部时,可通过设于支架主体旁侧且初始倾斜于支架主体对应侧面的翼结构,与壳体的内壁形成相对紧密地抵接,基于此,即可有效、可靠地稳定极耳支架相对于壳体的安装位置和安装状态,从而可有效降低极耳支架在电极组件发生移位期间出现松脱、移位的风险,可有效降低极耳支架接触撞伤电极组件的风险,从而可有效保障并提高电池的使用性能,可有效保障并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极耳支架、电池及用电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一些情形下,电池会在电极组件设有极耳的一侧设置极耳支架,以通过极耳支架对极耳进行束缚,而有效降低极耳松散以及极耳朝向电极组件一侧弯折的风险。然而,极耳支架通常固定在设于电极组件外部且用于绝缘隔离电极组件和壳体的聚酯膜(mylar膜)上,如此,在电极组件发生移位时,极耳支架容易从mylar膜上松脱并发生移位,导致极耳支架容易接触撞伤电极组件。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极耳支架,以解决在电极组件发生移位时,极耳支架容易从mylar膜上松脱并发生移位,导致极耳支架容易接触撞伤电极组件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极耳支架,包括支架主体以及设于所述支架主体旁侧的翼结构,所述翼结构与所述支架主体连接,并朝远离所述支架主体所对应的侧面的方向倾斜延伸。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极耳支架,在安装至壳体内部时,可通过设于支架主体旁侧且初始倾斜于支架主体对应侧面的翼结构,与壳体的内壁形成相对紧密地抵接,基于此,即可有效、可靠地稳定极耳支架相对于壳体的安装位置和安装状态,从而可有效降低极耳支架在电极组件发生移位期间出现松脱、移位的风险,可有效降低极耳支架接触撞伤电极组件的风险,从而可有效保障并提高电池的使用性能,可有效保障并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主体包括基板,以及连接于所述基板一侧并与所述基板相交设置的侧板,所述基板开设有开槽,所述开槽沿所述基板的厚度方向贯通所述基板。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支架主体可通过基板上的开槽对穿设于开槽中的极耳进行束缚,而有效降低极耳松散以及极耳朝向电极组件一侧弯折的风险。支架主体还可通过连接于基板一侧并与基板相交设置的侧板,相应增强支架主体整体的结构强度和刚度,而有效保障并延长支架主体的使用寿命。此外,当侧板设有多个并分别设置在基板沿周向的不同侧时,支架主体还可通过各侧板配合基板对穿设于开槽中的极耳进行束缚,而可靠降低极耳松散以及极耳朝向电极组件一侧弯折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翼结构连接于所述基板,并与所述侧板设置于所述基板沿厚度方向的同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一方面,可在分别保障翼结构和侧板的效用的基础上,使得翼结构和侧板能够在基板的厚度方向上共用至少部分空间,从而可有效节省极耳支架整体所需的占用空间,可利于保障并提高电池的空间利用率和能量密度。另一方面,由于翼结构与侧板设置于基板沿厚度方向的同一侧,在操作人员将极耳支架以“基板先于侧板进入壳体”的姿态安装至壳体内部时,翼结构的连接端将先于自由端顺畅地进入壳体内部,且便于翼结构在壳体内壁的挤压作用下逐渐朝靠近支架主体对应侧面的方向变形,而无需操作人员先挤压翼结构再使翼结构进入壳体,从而可有效保障并提高极耳支架的安装便利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翼结构连接于所述侧板,并相对所述侧板倾斜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在分别保障翼结构和侧板的效用的基础上,使得翼结构和侧板能够在基板的厚度方向上共用空间,从而可有效节省极耳支架整体所需的占用空间,可利于保障并提高电池的空间利用率和能量密度。此外,由于侧板的侧面的面积较大,当翼结构与侧板分体连接时,明显可便于翼结构的连接操作,可利于保障并提高翼结构与侧板的连接便利性和连接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2006973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适用于检测磁控管及电源结构
- 下一篇:一种电池盖热转印机的温度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