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斜拉框架梁与基坑内支撑体系二合一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320008007.2 | 申请日: | 2023-01-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9137701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6 |
| 发明(设计)人: | 徐杜彬;何云松;李照德;汤伟;杨雁波;符小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2D5/22;E04C3/02 |
| 代理公司: | 昆明顺新图盛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3213 | 代理人: | 廖萍 |
| 地址: | 650228 ***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框架 基坑 支撑 体系 二合一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斜拉框架梁与基坑内支撑体系二合一结构,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包括水平内撑结构,水平内撑结构由横向纵向内撑连系梁、斜拉梁系、环边梁、后浇带组成。边梁外围设有支护桩,通过型钢传力构件支承水平内撑结构,下部设置立柱及立柱桩进行竖向支撑。该实用新型了实现“支护‑结构”相结合,兼顾了传统逆作法不做支撑的优点,又具有大开口出土空间的优点,施工速度快,基坑开挖完成后,斜拉梁系系转变为地下结构外围梁板结构体系,不拆除支撑,降低工程能耗,减少建筑垃圾排放,节约资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斜拉框架梁与基坑内支撑体系二合一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建设用地日趋紧张,新建用地周边往往高楼林立、管线密布、紧邻道路。基坑支护面临着周边环境复杂,周边构建筑物变形控制保护要求高;地下室楼层多,基坑深度大;场地空间紧张、距离红线较近,支护措施布置困难;工期要求紧,成本控制严格等难题。因此需要采用内支撑体系的支护形式。
逆作法施工将主体结构和内撑水平体系结合,具有节省空间、降低成本、优化工序、保护周边环境等优势,但由于地下室梁系跨度影响,出土空间小,施工进度较慢。
近年来提出的大开口圆环内撑逆作法解决了出土空间小的问题,但基坑开挖完成后,大开口圆环内撑的环撑和辐射撑不能作为地下室结构梁系,为无效构件,浪费资源。半逆作法施工工序复杂,管理水平要求高;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斜拉框架梁与基坑内支撑体系二合一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而提出的一种斜拉框架梁与基坑内支撑体系二合一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斜拉框架梁与基坑内支撑体系二合一结构包括:水平内撑结构11、支护桩墙5、立柱桩3;
其中水平内撑结构11由边环梁1、横向纵向内撑连系梁2、斜拉梁系4、后浇带6组成;其中横向纵向内撑连系梁)呈十字形纵横交错,斜拉梁系4连接纵横梁系节点,根据斜拉梁布置形式在中心区域开口,断开处设置后浇带6,后浇带6呈环形布置;边环梁1布置在水平内撑结构11外围,连接节点处通过型钢传力构件7连接于支护桩墙5上;
其中,支护桩墙5由灌注桩和止水帷幕或连续墙构成,对应水平内撑结构标高处设有围檩8,与支护桩墙5锚筋连接;
其中,立柱桩3由基础灌注桩12和型钢柱13组成,作为竖向支承,位于横向纵向内撑连系梁2、斜拉梁系4的交叉节点上,同时位于地下室柱中心上。
进一步的,水平内撑结构11数量若干,整体形状为圆形或者方型;中心开口设置为一个或多个,每个开口尺寸需满足挖掘机土方开挖倒运,有效半径9~10m。
进一步的,水平内撑结构11的边环梁1与外侧围护桩墙5间距为2~2.5m。
立柱桩3由基础灌注桩12和型钢柱13组成,中心开口区仅需布置基础灌注桩12,待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斜拉框架梁与基坑内支撑体系二合一结构完成,自下而上封闭中心开口区域的时候再插入型钢柱13,型钢柱13采用角钢格构柱或钢管混凝土柱,混凝土不得低于C40。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斜拉梁系内撑无需拆除支撑,实现了“支护-结构”的结合。基坑开挖后,将立柱桩外包钢筋笼,加工为地下室混凝土型钢柱, 实现“桩柱合一”。顺作浇筑地下室外墙,与围护桩墙和基坑支撑边环梁间预埋型钢传力构件融合,与斜拉梁系形成整体,完成基坑开挖的逆作法施工。
基于斜拉梁系优化地下室梁系布置,突破了梁系跨度限制,取消次梁设置,实现大开口,满足地下室开挖过程中自然通风有效距离,挖掘机有效半径等要求,提高施工效率,改善施工环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2000800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材切割废料回收系统
- 下一篇:一种镜面双曲蜂窝铝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