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型坑式堆场的生态修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828777.6 | 申请日: | 2023-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864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5 |
发明(设计)人: | 曾霄祥;黄广黎;张众华;曹其光;刘涛;尹清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C1/10 | 分类号: | B09C1/10 |
代理公司: | 马鞍山市金桥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4111 | 代理人: | 常前发;奚志鹏 |
地址: | 243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型 堆场 生态 修复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型坑式堆场的生态修复方法,采用的排浆回填装置包括设置在堆场坑(1)之顶部坑口四周的环形料浆输送管(4),与环形料浆输送管(4)内壁连通的多个泥浆排放管(6),进口与环形料浆输送管(4)内壁连通、出口位于堆场坑(1)中央位置的中心排放管(10);输送管(16)的出口与设置在堆场坑(1)之顶部坑口四周的环形料浆输送管(4)的进口连通。本发明通过环形料浆输送管(4)、泥浆排放管(6)向堆场坑四周及通过中心排放管(10)向堆场坑中央输送泥浆进行覆土,覆土效果更好,极大缩短了土地复垦工程周期,减少了大量人力及车辆的投入,且覆土全过程在湿式环境下进行,有效避免了扬尘的产生,满足了便捷、高效的覆土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库容在50-100万m3的小型坑式堆场生态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工业固体废物,是指在工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固体废物的一类,简称工业废物,是工业生产过程中排入环境的各种废渣、粉尘及其他废物。可分为一般工业废物(如高炉渣、钢渣、赤泥、有色金属渣、粉煤灰、煤渣、硫酸渣、废石膏、脱硫灰、电石渣、盐泥等)和工业有害固体废物。对于这一类的固废有明确的定义和鉴定方法,两者的处理现状不同,目前关于工业固废处理的方法主要有综合利用方法、一般储备方法以及倾倒和填埋方法等,但倾倒和填埋方法容易导致相关的污染问题。
我国小型露天矿较多,小型露天矿开采结束后会形成小型露天采坑,可以作为尾矿库/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贮存库,库容一般50-100万m3。已运行到设计最终标高或不再进行堆放作业的小型坑式堆场都应进行生态修复,内容包括小型坑式堆场滩面的整治。滩面整治是为了防止土地后的堆场滩面风化,产生扬尘造成空气污染,主要工程是在堆场滩面进行覆土,并且种植植被。
通常情况下,小型坑式堆场在实施土地滩面治理过程中会首先将堆场内积水排出,待滩面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后,使用车辆将回填土运至库内进行堆场覆土绿化。
小型露天采坑作为工业固废的排放场所,其巨小凹陷空间的结构特点决定了小型坑式堆场在停止排放工业固废后,若采用常规堆场土地复垦方法(即将上覆水完全抽出,然后待滩面固结具有承载力后用车辆运送回填土进行覆土绿化的方法)进行坑式堆场土地复垦,会面临如下问题:
(1)复垦周期长:车辆运输覆土需堆场有一定的承载力,坑式堆场局部常年被水淹没,若要达到堆场承载力满足车辆行走要求需进行排水固结,将场内水全部抽出,抽出后使堆场滩面自然风干日晒,该过程需要很长的年限。
(2)施工成本高:小型堆场坑占地面积胶小,采用传统车辆覆土方法完成坑内全部堆场滩面覆土工作所需人力、车辆、铲运机等设备数量与种类较多,造价投入较高。
(3)环境污染严重:传统堆场土地采用车辆运送回填土,因工程量小,运输车辆完成土地工作产生小量尾气对空气造成严重污染。
(4)处置方法的安全性较差:露天堆场坑坑内尾砂排水固结周期长,固结效果不能完全保证,车辆运输频繁在坑内滩面来回碾压易造成局部滩面液化,容易发生车辆伤害、设备倾覆等问题。
(5)施工组织管理困难:坑式堆场采用车辆覆土土地复垦所需人员、工程车辆较多,现场施工组织管理比较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复垦周期长、施工成本高、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存在安全问题、施工组织困难等缺陷,而提供一种满足安全和环保要求、造价较低、施工简易且龄期短的小型坑式堆场的生态修复方法。
为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本发明一种小型坑式堆场的生态修复方法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施:
1)在堆场坑的一侧修建混料拌合池、料浆存放池,混料拌合池与料浆存放池之间通过管道连接,在料浆存放池内设有输送泵,所述输送泵的出口与铺向堆场坑之顶部坑口处的输送管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82877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