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系统吊弦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310800196.1 | 申请日: | 2023-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129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03 |
发明(设计)人: | 储文平;李大东;魏云;张泽;冯军杰;邵耀斌;崔鑫;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轨道交通器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M1/20 | 分类号: | B60M1/20;B60M1/22;B60M1/24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英诺创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8 | 代理人: | 倪鹏程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气化铁路 接触 系统 装置 | ||
本发明是一种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系统吊弦装置,包括:承力索线夹,其将平行的两承力索间隔固定;吊弦杆,其吊设在两所述承力索;接触线线夹,所述吊弦杆的两端与所述接触线线夹固定连接,所述接触线线夹适于夹取接触线;承力索线夹将两承力索间隔固定,吊弦杆吊设在两所述承力索上,吊弦杆底部连接有接触线线夹,接触线线夹用于固定接触线,这样就能实现双承单导接触网大载流量的供电方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接触网领域,特别是一种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系统吊弦装置。
背景技术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是电力机车供电的主要设施,而整体吊弦作为固定接触网导线的装置,对线路正常安全运行起着重要的作用。传统接触网采用“单承单导”的供电方式,而对于一些特殊路线采用“双承单导”时,传统的整体吊弦就无法满足大载流的供电。
综上,如何适用于双承单导接触网大载流量的供电方式成为了本领域研究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适用于双承单导接触网大载流量的供电方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是一种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系统吊弦装置,包括:承力索线夹,其将平行的两承力索间隔固定;吊弦杆,其吊设在两所述承力索;接触线线夹,所述吊弦杆的两端与所述接触线线夹固定连接,所述接触线线夹适于夹取接触线。
承力索线夹将两承力索间隔固定,吊弦杆吊设在两所述承力索上,吊弦杆底部连接有接触线线夹,接触线线夹用于固定接触线,这样就能实现双承单导接触网大载流量的供电方式。
为了说明承力索线夹的具体结构,本发明采用所述承力索线夹包括:两线夹本体,其分别与对应的所述承力索固定连接;锁紧件,其将两所述线夹本体连接,并将两所述线夹本体保持固定间距;
每一线夹本体与对应的承力索固定连接,锁紧件将两线夹本体固定间隔设置,这样两承力索能够实现间隔固定设置。
为了说明线夹本体的具体结构,本发明采用所述线夹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夹体;每一所述夹体均开设有弧形槽,两相对设置所述孤形槽形成容纳所述承力索的空间;
两夹头相对设置,两夹头的弧形槽共同作用于承力索,将线夹本体与承力索固定设置。
为了说明锁紧件的具体结构,本发明采用所述锁紧件包括:螺栓,其穿过两所述线夹本体;螺母,其与所述螺栓端部固定连接;间隔套,其套设在所述螺栓上,所述间隔套的端部对应与所述线夹本体侧壁相抵;
通过设置间隔套使得两线夹本体的间距不变,这样两承力索在固定固定过程中不会出现相互搭设的情况。
为了说明吊弦杆的具体结构,本发明采用吊弦杆包括:水平段;竖直段,其沿所述水平段两端向下延伸,并与所述水平段配合悬挂在两所述承力索上;弯折段,每一所述竖直段向下延伸设置有弯折段,所述弯折段从上至下,其间距逐渐减小;两所述弯折段的端部连接有所述接触线线夹;
吊弦杆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水平段、竖直段、弯折段,水平段、竖直段能够将吊弦杆吊设在承力所上,设置弯折段能够将两弯折段端部与同一接触线线夹连接。
为了保证两夹体的配合度好,本发明采用每一所述夹体的相对面上均设置有限位凸台;当两所述夹体配合后,两所述限位凸台呈错位相抵设置;
当两夹体配合时,两限位凸台的侧面相抵,这样就保证两夹体处于竖直对称状态,避免两夹体处于错位状态。
为了说明接触线线夹的具体结构,本发明采用所述接触线线夹包括:
相对设置的两第二夹体,两所述第二夹体相对面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接触线相匹配的凸起;容置腔,其开设在所述第二夹体的外侧;两所述第二夹体相对面顶部通过型面配合进行相抵连接;所述弯折段端部弯折成环形结构,并将环形结构置于所述容置腔内;第二锁紧件,其将两所述第二夹体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轨道交通器材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轨道交通器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80019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