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继电器的防粘连方法、装置、充电桩、电动汽车及介质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783749.7 | 申请日: | 2023-06-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523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8 |
| 发明(设计)人: | 苗娇娇;常守亮;付建军;林富;李宗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蓝汽车南京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L53/62 | 分类号: | B60L53/62;B60L53/60;B60L53/66 |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张伟 |
| 地址: | 211200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继电器 粘连 方法 装置 充电 电动汽车 介质 | ||
本申请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继电器的防粘连方法、装置、充电桩、电动汽车及介质,其中,方法包括:获取电动汽车充电结束时发送的蓄电池的当前电压值;将充电桩的充电电压调整至蓄电池的当前电压值,并在充电桩的充电电压调整完成后生成第一预设报文;发送第一预设报文至电动汽车,其中,电动汽车在接收到第一预设报文后,断开电动汽车上充电回路的继电器。由此,解决了继电器可能出现粘连而带来安全隐患,导致安全事故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继电器的防粘连方法、装置、充电桩、电动汽车及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新能源汽车行业迅猛发展,电池系统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来源,电动汽车的充电技术至关重要,在电动车充电回路上,一般使用继电器来充当开关。当充电结束时,继电器需要及时的断开来保证用户的安全,但是继电器因为加在触点上的电压和电流、负载类型等问题,可能会出现粘连,从而造成安全事故。
现阶段汽车蓄电池充电有其固定的充电逻辑,在此充电情况下,若在充电过程中,蓄电池电量还比较低的情况下,终止充电,此时充电电流和电压还比较大,继电器两端电压和流经继电器的电流也比较大,就会更容易出现继电器断开时触点粘连的情况。目前防止继电器粘连主要依靠继电器的自身性能,然后通过检测电路来判断继电器是否粘连。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继电器的防粘连方法、装置、充电桩、电动汽车及介质,以解决继电器可能出现粘连而带来安全隐患,导致安全事故等问题。
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继电器的防粘连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充电桩,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电动汽车充电结束时发送的蓄电池的当前电压值;将所述充电桩的充电电压调整至所述蓄电池的当前电压值,并在所述充电桩的充电电压调整完成后生成第一预设报文;发送所述第一预设报文至所述电动汽车,其中,所述电动汽车在接收到所述第一预设报文后,断开所述电动汽车上充电回路的继电器。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在电动汽车充电结束后获取当前蓄电池的电压值,调整充电桩的充电电压与其一致,电动汽车接收到充电桩调整完成后的报文后,断开电动汽车上充电回路的继电器,实现了通过调整停止充电时的充电电压来防止继电器粘连,减少了安全隐患。
可选地,在发送所述第一预设报文至所述电动汽车之后,还包括:获取所述电动汽车断开充电回路的第二预设报文;在接收到所述第二预设报文后,断开所述充电桩上充电回路的继电器。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本申请实施例可以获取电动汽车断开充电后发送给充电桩的报文,同时也断开充电桩上充电回路的继电器,防止了继电器粘连。
可选地,所述获取电动汽车充电结束时发送的蓄电池的当前电压值,包括:在接收到所述电动汽车发送的充电结束报文后,发送电压获取请求至电动汽车,其中,所述电动汽车基于所述电压获取请求获取所述蓄电池的当前电压值;获取所述电动汽车发送的所述蓄电池的当前电压值。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通过充电桩接收到电动汽车充电结束的报文后,发送电压获取至电动汽车,获取电动汽车蓄电池的当前电压值,以便后续调整充电桩的电压值,使继电器两端压差与流经电流将近为0,大幅度降低继电器粘连故障。
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继电器的防粘连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电动汽车,包括以下步骤:发送充电结束报文至充电桩,其中,所述充电桩在接收到所述充电结束报文后,发送电压获取请求至所述电动汽车;根据所述充电桩的电压获取请求获取蓄电池的当前电压值,并发送所述当前电压值至所述充电桩,其中,所述充电桩的充电电压调整至所述蓄电池的当前电压值后发送第一预设报文至所述电动汽车;在接收到所述第一预设报文后,断开所述电动汽车上充电回路的继电器。
可选地,在断开所述电动汽车上充电回路的继电器之后,还包括:发送第二预设报文至充电桩,其中,所述充电桩在接收到所述第二预设报文后,断开所述充电桩上充电回路的继电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蓝汽车南京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深蓝汽车南京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78374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载即热、即冷式饮水机
- 下一篇:一种弹簧切口平整的车削设备及车削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