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动力系统及动力电池包在审
申请号: | 202310769821.0 | 申请日: | 2023-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66134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8 |
发明(设计)人: | 薛演振;覃日富;成振西;梁嘉林;朱彦元;朱永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顺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244 | 分类号: | H01M50/244;H01M50/204;H01M50/289;H01M10/613;H01M10/6563;H01M10/6551;H01M10/6568;H01M10/6569;H01M10/6552;H01M10/625;H01M50/249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圆嘉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85 | 代理人: | 李宁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深圳市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 系统 动力电池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动力电池包,包括壳体,壳体的内腔分隔出容置腔和散热腔,容置腔设置有电池簇,散热腔内设置有换热器,容置腔利用循环元件与散热腔相连通,电池簇工作产生热量,循环元件使容置腔内的热空气利用循环通道流动至散热腔内,在散热腔内与换热器进行热量交换实现散热,换热器可选择相变换热器或循环式换热器,采用相变换热器或循环式换热器,提高了散热腔的换热效率,有利于小型动力电池包的持续降温,在增强小型动力电池包散热性能的同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类型的换热器,提高了动力电池包的适应性。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动力系统,包含上述的动力电池包,通过增强小型动力电池包的散热性能,提高动力系统的适应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动力系统及动力电池包。
背景技术
目前,一方面上鉴于市面上部分厂家主打产品小型动力电池包,主要面向小功率电动车、小型便携式储能及动力系统等;另一方面,由于电化学储能消防要求电池包独立封闭,以往的风冷方式不再适用,需采用新的热管理方案。此外,这类场景空间十分有限,目前单独的风冷或液冷都难以应用。
因此,如何解决小型动力电池包的散热难题,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动力系统及动力电池包,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增强小型动力电池包的散热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本发明提供一种动力电池包,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腔分隔出:
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电池簇;
散热腔,所述散热腔内设置有换热器;所述换热器为相变换热器或循环式换热器;
所述容置腔利用循环元件与所述散热腔相连通,以形成供空气流动的循环通道,所述换热器位于所述循环通道上,并能够与沿所述循环通道进入所述散热腔的空气进行热量交换。
优选地,所述循环元件包括第一散热风扇和第二散热风扇,所述第一散热风扇为吹风散热风扇,所述第二散热风扇为抽风散热风扇,所述换热器位于所述第一散热风扇与所述第二散热风扇之间。
优选地,所述换热器、所述电池簇以及所述循环元件的数量均为两组,两组所述换热器之间设置有挡板,两组所述电池簇之间的间距形成风道,所述换热器与所述挡板之间具有间隙,且所述间隙与所述风道相连通形成所述循环通道,所述循环元件为吹风散热风扇,所述换热器设置于所述循环元件与所述挡板之间。
优选地,所述换热器为相变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热管和翅片,所述翅片设置于所述热管外部,所述热管的蒸发段靠近所述容置腔设置,所述热管外还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位于所述热管的蒸发段与冷凝段之间。
优选地,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散热孔,所述换热器利用所述散热孔与外部环境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散热孔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散热腔内还设置冷却风扇,所述冷却风扇靠近所述换热器的冷凝段设置。
优选地,所述散热腔利用所述散热孔与空调系统相连通,所述空调系统用于向所述换热器的冷凝段输送冷风。
优选地,所述散热腔内还设置有水冷板,所述水冷板设置于所述换热器的冷凝段处,所述水冷板利用管路与外部冷却介质源相连通并形成冷却循环回路。
优选地,所述换热器为循环式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冷却循环管和翅片,所述冷却循环管利用管路与外部冷却介质源相连通并形成冷却循环回路,所述翅片设置于所述冷却循环管的外壁上;所述冷却循环管包括多个首尾相连的S形弯折段。
优选地,所述壳体为分体式结构。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动力系统,包含上述的动力电池包。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顺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顺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7698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