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圆孔双坑LED间隔柱在审
申请号: | 202310726563.8 | 申请日: | 2023-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764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1 |
发明(设计)人: | 余学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阳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19/00 | 分类号: | F21V19/00;F21V25/12;F21V29/89;F21V29/85;F21V29/503;F21Y115/10 |
代理公司: | 武汉惠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43 | 代理人: | 陈红燕 |
地址: | 436500 湖北省黄冈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圆孔 led 间隔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圆孔双坑LED间隔柱,包括LED灯主体和陶瓷间隔柱主体,所述陶瓷间隔柱主体的两侧对称开设有压槽,且压槽内侧的陶瓷间隔柱主体内部竖直设置有限位孔,限位孔与压槽连通,所述陶瓷间隔柱主体的上方竖直插接有LED灯主体,LED灯主体的底部安装有支座,支座的底部对称焊接有引脚,引脚与支座相互垂直,且引脚位于限位孔的内部。本发明由于间隔柱整体采用陶瓷材质,陶瓷具有不燃性,从而大大提高了LED灯的防火等级,降低了安全隐患;同时,陶瓷材质的内部含有铝粉,铝材质具有辅助吸热的性能,且导热效果优良,从而可以及时有效的将LED灯工作产生的热量导出,避免因LED灯的波峰焊温度过高出现死灯现象,可保护LED灯,延长其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LED灯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圆孔双坑LED间隔柱。
背景技术
LED间隔柱广泛应用于视频管,其是用作RGB间隔,而双坑间隔柱是LED间隔柱中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类型,具体是在其左右两侧各留一条槽,用于二极管管脚的压紧,主要用于保护LED立于电路板上,保证接脚不会出现弯曲和折断的现象,且可保证LED高度一致,避免使用治具,尺寸齐全,不占空间,装配美观。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双坑间隔柱多为塑胶材质,其具有易于加工成型,且质量小的有点,但是塑胶材质不具备防火性能,遇明火会导致其燃烧,从而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时,塑胶材质的散热性能一般,在使用过程中,若LED灯的波峰焊温度过高会导致出现死灯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圆孔双坑LED间隔柱,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双坑间隔柱多为塑胶材质,其具有易于加工成型,且质量小的有点,但是塑胶材质不具备防火性能,遇明火会导致其燃烧,从而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时,塑胶材质的散热性能一般,在使用过程中,若LED灯的波峰焊温度过高会导致出现死灯现象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圆孔双坑LED间隔柱,包括LED灯主体和陶瓷间隔柱主体,所述陶瓷间隔柱主体的两侧对称开设有压槽,且压槽内侧的陶瓷间隔柱主体内部竖直设置有限位孔,限位孔与压槽连通,所述陶瓷间隔柱主体的上方竖直插接有LED灯主体,LED灯主体的底部安装有支座,支座的底部对称焊接有引脚,引脚与支座相互垂直,且引脚位于限位孔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支座与陶瓷间隔柱主体上表面之间设置有透明隔离垫,透明隔离垫的直径等于支座的直径等于陶瓷间隔柱主体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透明隔离垫的两侧对称设置有通孔,且通孔的直径大于限位孔的直径,所述透明隔离垫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导热槽。
优选的,所述引脚的长度大于限位孔的深度,且引脚与限位孔之间为间隙配合。
优选的,所述陶瓷间隔柱主体的直径为5mm,限位孔的直径为0.9mm,陶瓷间隔柱主体两侧限位孔之间的圆心距为2.5mm。
优选的,所述压槽呈外八字结构,压槽开口处的宽度等于限位孔的直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间隔柱整体采用陶瓷材质,陶瓷具有不燃性,从而大大提高了LED灯的防火等级,降低了安全隐患;同时,陶瓷材质的内部含有铝粉,铝材质具有辅助吸热的性能,且导热效果优良,从而可以及时有效的将LED灯工作产生的热量导出,避免因LED灯的波峰焊温度过高出现死灯现象,可保护LED灯,延长其使用寿命;而且采用压槽与限位孔的配合,不仅实现了引脚的限位防护,而且可避免引脚的脱离,降低了LED灯使用时的故障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陶瓷间隔柱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陶瓷间隔柱竖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陶瓷间隔柱横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隔离垫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阳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北阳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72656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