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深度学习的非接触式磁应力检测装置设计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718047.0 | 申请日: | 2023-06-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958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5 |
| 发明(设计)人: | 张正明;龚健虎;王敦辉;张成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6F30/27 | 分类号: | G06F30/27;G06N3/0464;G06F119/14 |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徐激波 |
| 地址: | 310000***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深度 学习 接触 应力 检测 装置 设计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非接触式磁应力检测装置设计方法,步骤为:获取多组元磁致伸缩材料的磁学参数及其在应力作用下的磁畴构型或磁力线分布图,建立深度学习数据集;创建深度学习网络架构,设置合适的损失函数和模型性能评估指标;将数据集随机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分别用于训练优化模型参数和评估模型性能;利用拍摄装置捕获材料在应力作用下的磁畴构型或磁力线分布图,通过训练优化后的深度学习网络实时检测材料所受应力大小,进而完成新型高性能的非接触磁应力检测器件的设计;本发明方法通过深度学习精准迅速地预测出了不同材料磁畴构型所对应的应力大小,相比于人工标定方法,有效地缩短了标定时长,减少了人为主观误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磁应力传感检测方法设计领域,具体说是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非接触式磁应力检测装置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非接触磁应力检测装置一般利用应力驱动磁性材料的磁性变化来测量应力大小。例如,基于霍尔效应的磁应力检测器件,使用霍尔元件测量磁性材料附近磁场变化,在转换成电信号后实现应力检测。然而,这类检测装置通常表现出较弱的抗干扰能力,当所处环境中的温度和磁场发生变化时,其性能会大受影响。此外,测量距离较远时,霍尔元件无法有效捕获磁信号,导致测量精度下降。另一方面,基于电磁感应定律的磁应力检测装置,则利用感应线圈获取应力作用下磁路中磁通量的变化,并以感生电动势的形式输出,从而完成机械信号-磁信号-电信号之间的转换,达到应力检测的目的。但是,这类检测装置一般用于动态应力检测,不能实时反映静态的应力大小。并且,机械信号、磁信号、电信号之间的多次转换会带来响应时间增加和信号衰减,降低了测量精度。
我们知道应力改变材料磁性能本质上是应力调控了微观组织结构,即应力改变了材料内部的磁畴构型,同时导致材料表面磁力线分布变化。有鉴于此,若能够捕获不同应力下磁性材料的微观磁畴构型或磁力线分布,并标定应力与磁畴构型(或磁力线分布)的关联关系,则可以实时获得当前应力大小,从而实现原位应力检测。这种利用图像识别方式设计的新型磁应力检测装置,不仅精确度高、稳定性好、测量范围宽,而且适用于动态和静态等复杂的应力信号检测,有望成为新一代非接触磁应力检测器件。但是,若采用人工方法标定不同磁畴构型(或磁力线分布)对应的应力大小,不仅标定效率低,而且精确度受人为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同时实验人员需要具备较强专业能力,会增加时间和人力成本,不利于快速准确地应力标定和应力检测。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以卷积神经网络为代表的深度学习算法在图片分析、语音识别、语义分割等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可以提供一种快捷高效的应力标定和应力检测方法。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非接触式磁应力检测装置设计方法。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非接触式磁应力检测装置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获取多组元磁致伸缩材料的磁学参数及其在应力作用下的磁畴构型或磁力线分布图,建立深度学习数据库;
步骤2:创建深度学习网络架构,设置合适的损失函数和模型性能评估指标;
步骤3:将步骤1中建立的数据集随机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训练步骤2所构建的深度学习网络模型,优化模型参数,分析训练后的深度学习模型精确度及泛化能力;
步骤4:捕获材料在应力作用下的磁畴构型或磁力线分布图,步骤3训练优化后的深度学习模型识别所采集图像代表的应力值,实现实时检测。
在所述步骤1中,可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1-1:通过实验测量、查找公开数据库或已发表文献途径,获取多组元磁致伸缩材料的磁学参数,包括交换劲度系数、饱和磁化强度、磁晶各向异性常数和饱和磁致伸缩系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71804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