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生产十六芯电缆的笼绞机组有效
申请号: | 202310678423.8 | 申请日: | 2023-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64037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1 |
发明(设计)人: | 曹博盛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家港三丰机电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3/02 | 分类号: | H01B13/02;G08C1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行阳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38 | 代理人: | 叶鑫 |
地址: | 2156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生产 十六 电缆 机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生产十六芯电缆的笼绞机组,包括:两台八角笼绞机、及PLC控制器,所述八角笼绞机包括:机架,在机架上设置有主轴、第一减速电机,在主轴上固连有绞盘,在绞盘上设置有八个船架,所述船架包括:安装座,在安装座中倾斜设置有能够转动的壳体,壳体的转轴与第二减速电机相连,在壳体上固连有气动顶芯组件、导线轮、轮式张力传感器及出线轮;在位于左侧的八角笼绞机上设置有第一分线盘,在位于右侧的八角笼绞机的安装支架上从左往右依次设置有第二分线盘、撑线盘及集线座,在第一、第二减速电机及轮式张力传感器上均设置有无线通信模块。本发明能够提高线盘更换效率、配合精度以及防止线芯产生波浪折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缆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用于生产十六芯电缆的笼绞机组。
背景技术
在生产电缆时需要将多根绝缘芯线绞合在一起,若绝缘芯线的数量不大于笼绞机中的船架数量时,可以使用一台笼绞机进行绞合工作,若绝缘芯线的数量大于笼绞机中的船架数量时,则需要多台笼绞机进行组合使用。目前市面上的笼绞机的结构如下,包括:第一绞盘、第二绞盘,在第一绞盘上沿着圆周均布有若干船架,在第一绞盘上设置有退扭机构,退扭机构与船架相连,在船架上设置有线盘,船架与第二绞盘转动连接,在第二绞盘上沿着圆周均布有若干出线孔与放线轮,船架与出线孔及放线轮一一水平对齐,在第一绞盘和第二绞盘的轴心处穿设有一根主轴,在主轴上设置有分线盘,在分线盘上沿着圆周均布有若干分线轮,分线轮与放线轮一一对应,在位于笼绞机的外侧设置有集线座,线盘中的芯线穿过对应的出线孔后绕设在对应的放线轮的上端,然后从放线轮的上端斜向下绕设在对应的分线轮上,最后从分线轮上进入到分线盘中,经过分线盘的收拢后进入到集线座中绞合成一股芯线。
这种结构的笼绞机存在以下缺陷:结构复杂,需要两个绞盘对船架进行固定,而线盘中的芯线需要依次通过分线盘及分线轮后才能进入到集线座的眼模中进行绞合;芯线在经过放线轮、分线轮上时,芯线在放线轮上的旋转半径R与芯线在分线轮上的旋转半径r是不同的,由于放线轮与分线轮是同轴转动的,所以放线轮与分线轮之间的角速度ω是相等的,而线速度公式为V=ω×半径,所以放线轮的线速度与分线轮的线速度是不同的,放线轮上的芯线的线速度大于分线轮上的芯线的线速度,而芯线从放线轮出来后经过分线轮进入到集线座中时,芯线会在分线轮上形成一个较大的夹角,又因为出线轮和分线轮之间的线速度不同,芯线在随着绞盘转动时就会因线速度差及折角的关系而在分线轮上扭曲形成波浪折痕。而电信信号是在芯线的圆周表面进行传导的,若芯线上出现横切折痕或波浪折痕时,电信信号会在芯线上出现断断续续的情况,容易使电缆发生电信信号衰减的情况。
而且笼绞机中的船架的结构复杂,需要与两个绞盘进行相连后才能实现固定,在拆装线盘时,两个绞盘容易阻碍工作人员的更换工作,十分不方便,且芯线在船架中容易出现张力不稳定,芯线容易在导线辊上发生滑动而产生波浪折痕,这样就容易引发电信号衰减严重。
在对上述笼绞机进行组合使用时,还存在以下缺陷:由于集线座与笼绞机是分体式的,在安装时容易出现集线座与笼绞机不同轴的情况,需要进反复调试才能达到同轴要求,而且目前市面上的笼绞机都是通过有线PLC进行控制的,需要连接多条电缆,需要在笼绞机上设置多个电动滑环,增加成本,而在使用多台笼绞机时,无法很好地实现联机功能,大多只能单个有线PLC控制一个笼绞机,使得笼绞机与笼绞机之间的配合精度不高,容易出现一台笼绞机出现问题,其他笼绞机无法及时响应而出现报废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用于生产十六芯电缆的笼绞机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家港三丰机电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张家港三丰机电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67842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