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新能源电池的回收处理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670006.9 | 申请日: | 2023-06-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126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1 |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清;席雨缘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得千利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30B9/00 | 分类号: | B30B9/00;B30B15/08;B07B1/00;H01M10/5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亿知臻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6123 | 代理人: | 李援开 |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花峰***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新能源 电池 回收 处理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电池回收技术领域,本发明具体为一种用于新能源电池的回收处理装置,包括整体外部机构,所述整体外部机构还包括有整体底板,利用外部破裂底板与内部破裂底板之间的挤压,使支撑次杆受力向上抬起破除原材料顶部的外部保护层,另一方面,支撑次杆在向上支撑的同时产生一个相应向下的力,顶部支撑主杆受内部破裂内槽实现上下移动,且底部电池之间已切断连接,顶部支撑主杆向下挤压实现电池脱模,利用电池外壁材料大多采用塑料包装,塑料具有一定的韧性,在外壳破坏后,仍然可保持外壳的整体性,并且抓取主体受抓取支架限制抓取加工原材料表层,在内部完全去除电池工序后可将加工原材料的外壁整体排除,避免内部受碎屑影响机械运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回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新能源电池的回收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作为一种降低石油消耗、低污染、低噪声的新能源汽车,被认为是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恶化的重要途径。混合动力汽车同时兼顾纯电动汽车和传统内燃机汽车的优势,在满足汽车动力性要求和行驶里程要求的前提下,有效地提高了燃油经济性,降低了排放。它的工作原理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通常人们所说的电瓶是指铅酸蓄电池,即一种主要由铅及其氧化物做电极,硫酸溶液做电解液的蓄电池,在新能源汽车电池使用过久后,需对电池进行回收。
新能源电池内部主要有电池原件,保护外壳,内部连接装置三大类别,其中电池原件为可回收能源,但回收方式较为复杂,且外部保护壳因长期工作出现生锈、螺丝打滑、塑料熔化等现象,增加回收难度,另外现有的回收手段为人工拆卸,工作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新能源电池的回收处理装置,包括整体外部机构,所述整体外部机构还包括有整体底板,所述整体底板的顶部外壁处固定连接有整体伸缩马达,该整体伸缩马达在前段内部破裂底板抵住加工产品时,马达将外部破裂底板向前挤压,通过挤压的力道破坏电池外壁的外壁机构,并铲除侧面部分的铜制品,接触内部电池间的连接,所述整体伸缩马达的顶部外壁处固定连接有整体顶板,还包括:
破裂底部机构,所述破裂底部机构还包括有外部破裂底板,所述外部破裂底板的内壁处滑动连接有内部破裂底板,所述外部破裂底板的内壁处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破裂滑槽,该破裂底部机构通过破裂滑槽进行滑动连接,并控制底部外撑机构以及顶部破坏机构实现破裂的功能;
底部外撑机构,所述底部外撑机构的还包括有外撑底板,所述外部破裂底板的底部外壁处固定连接有外撑内板,所述外撑内板的底部外壁处开设有外撑内槽,该底部外撑机构通过外撑内板的限制,在利用后面整体伸缩马达的移动,带动整体功能的运动,并将下方板块向外延展,破坏外部机构。
顶部破坏机构,所述顶部破坏机构还包括有破坏外板,所述破坏外板的外壁处转动连接有破坏活动块一,所述破坏活动块一在远离破坏外板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破坏主板,利用外部破裂底板与内部破裂底板之间的挤压,使破坏主板受力向上抬起破除原材料顶部的外部保护层。
伸缩抓取机构,所述伸缩抓取机构还包括有伸缩底板,所述伸缩底板的外壁处固定连接有伸缩外壳,所述伸缩外壳的内壁中轴处固定连接有伸缩弹簧,所述伸缩弹簧在远离伸缩底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伸缩外板。
优选的,所述整体外部机构还包括贯通连接在整体底板底部的铜制回收板,所述铜制回收板的底部外壁处固定连接有铜制集中板,所述铜制集中板的底部外壁处固定连接有铜制回收口,利用物品大小的差异实现铜制品与电池的分类,且利用新能源电池圆滚的外形,在上方完成筛选。
优选的,所述整体外部机构还包括贯通连接在整体底板底部的整体过滤板,所述整体过滤板的外壁处开设有整体过滤孔洞,所述整体过滤板的底部外壁处固定连接有电池回收板,利用新能源电池圆滚的外形,在上方完成筛选后,电池滚落至底部电池集中板,实现电池的收集以及排序,减少后续整理,提高工作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得千利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得千利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67000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