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冷电机喷油环聚苯硫醚基塑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643259.7 | 申请日: | 2023-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546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8 |
发明(设计)人: | 程飞;俞家胜;侯继康;黄立志;马广丰;程贤安;方勇;汪俊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国市瑞普密封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81/02 | 分类号: | C08L81/02;C08K9/06;C08K7/14 |
代理公司: | 合肥正则元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0 | 代理人: | 田浩 |
地址: | 242300 安徽省宣城***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机 喷油环聚苯硫醚基 塑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冷电机喷油环聚苯硫醚基塑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喷油环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聚苯硫醚基塑料的制备方法包括:按照质量配比将改性聚苯硫醚与改性玻璃纤维共混,本申请制备的聚苯硫醚基塑料具有阻燃性能优良、界面结合力强以及力学性能好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喷油环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冷电机喷油环聚苯硫醚基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对驱动电机的功率密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高的功率密度导致电机内部温升加剧,直接影响电机的寿命和安全性,因此对电机散热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电机水冷系统传热路径长、接触热阻大、传热效率低的问题,目前先进的冷却方式是采用油冷却,在驱动电机定子两端安装塑料油环进行绕组两端喷油冷却,经过两端密封,将驱动电机的冷却油封堵在腔体内,形成压力后通过油孔喷射到对应的位置上进行冷却,确保电机保持在合理的工作温度范围。其中喷油环由一个塑料环和两个密封环组合而成,所述塑料环一般为聚苯硫醚制成。
聚苯硫醚是一种半结晶性热塑性树脂,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耐化学侵蚀性、阻燃性以及尺寸稳定性、可加工性。然而聚苯硫醚也存在脆性大、韧性差的缺点,现有技术中常将聚苯硫醚和玻璃纤维共混后得到复合材料,赋予材料优良的绝缘性能和化学稳定性,又结合了玻璃纤维强度高、耐热性好的特点,使材料应用在工作环境中时具备优良的力学性能。然而玻璃纤维存在韧性不强、断裂拉伸率低的问题,将其直接添加在聚苯硫醚中,其与树脂基体之间的亲和力差,界面粘合力低,使其制备的复合材料在实际应用中存在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冷电机喷油环聚苯硫醚基塑料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以下技术问题:
现有的玻璃纤维直接添加在聚苯硫醚树脂中,其与树脂之间的界面粘合力低。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油冷电机喷油环聚苯硫醚基塑料的制备方法,所述聚苯硫醚基塑料的制备方法包括:按照质量配比将改性聚苯硫醚与改性玻璃纤维共混。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改性聚苯硫醚:改性玻璃纤维的质量配比为60-90:10-40。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共混具体为:升温至160-180℃,混合18-24h。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改性聚苯硫醚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氮气氛围中,将对氯苯硫酚钠、吡啶加入反应瓶中,搅拌均匀,加入氯化铜,升温至180-190℃,保温反应6-12h,洗涤、干燥,得到聚苯硫醚;
S2:将聚苯硫醚、浓硫酸加入反应釜中,升温至50-70℃,保温36-48h,加水停止反应,抽滤、洗涤、干燥,得到改性聚苯硫醚。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S1中对氯苯硫酚钠:吡啶:氯化铜的质量比为3:30-50:0.05-1。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聚苯硫醚、浓硫酸的添加比为0.5g:5-10mL,浓硫酸为85-95wt%硫酸水溶液。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改性玻璃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粗化后的玻璃纤维、KH-550硅烷偶联剂加入反应釜中,升温至70-90℃,保温3-6h,干燥、洗涤,得到改性玻璃纤维。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粗化后的玻璃纤维:KH-550硅烷偶联剂的质量比为1:0.2-0.5。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粗化具体步骤为:将玻璃纤维置于硝酸溶液中浸渍,所述玻璃纤维:硝酸溶液的固液比为1g:5-20mL,所述硝酸溶液为40-60wt%硝酸水溶液。
一种油冷电机喷油环聚苯硫醚基塑料,由上述任意一项制备方法制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国市瑞普密封件有限公司,未经宁国市瑞普密封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64325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