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活性陶瓷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634612.5 | 申请日: | 2023-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66399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5 |
发明(设计)人: | 卢鑫;卢榆升;卢一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济源市坤彤陶瓷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5/80 | 分类号: | C04B35/80;C04B35/10;C04B35/622;C04B35/64 |
代理公司: | 河南企睿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1227 | 代理人: | 董天宝 |
地址: | 459016***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活性 陶瓷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活性陶瓷的制备方法,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氧化铝粉末:40份‑50份、氮化硅粉末:20份‑30份、碳化硅粉末:5份‑10份、碳化钼粉末:5份‑10份、碳纤维:2份‑5份、氧化锆粉末:1份‑3份、氧化钇粉末:1份‑3份、硅藻土粉末:1份‑3份、碳纳米管:1份‑3份、石墨烯:1份‑3份、活性碳粉末:1份‑3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中引入了碳纤维、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等纳米材料,这些材料的加入可以增强陶瓷材料的力学性能、导电性能和热稳定性,提高了制品的综合性能,采用激光加工技术,在材料表面形成微观凹坑结构,提高表面能量和催化活性,从而提高了复合活性陶瓷的催化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合活性陶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活性陶瓷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复合活性陶瓷是一种具有高度生物活性的陶瓷材料,通常由钙磷化合物和其他生物活性成分组成,这些陶瓷材料能够促进组织再生和骨修复,并且已经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复合活性陶瓷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活性和机械性能,可用于制作人工骨、牙齿、关节和组织修复材料等。它们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制备,例如烧结、凝胶浸渍和电化学沉积等,复合活性陶瓷已经被广泛研究和应用于临床医学中,对于治疗骨折、缺陷和肿瘤等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虽然复合活性陶瓷已经被广泛研究和应用于医疗领域,但是它们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常规的复合活性陶瓷的材料性能差,同时材料的组成不稳定性高,会影响制备后复合活性陶瓷的综合性能,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一种复合活性陶瓷的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活性陶瓷的制备方法,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常规复合活性陶瓷的材料性能差,同时材料的组成不稳定性高,会影响制备后复合活性陶瓷的综合性能等问题。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复合活性陶瓷,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
氧化铝粉末:40份-50份、氮化硅粉末:20份-30份、碳化硅粉末:5份-10份、碳化钼粉末:5份-10份、碳纤维:2份-5份、氧化锆粉末:1份-3份、氧化钇粉末:1份-3份、硅藻土粉末:1份-3份、碳纳米管:1份-3份、石墨烯:1份-3份、活性碳粉末:1份-3份、有机聚合物:适量、水:适量;
所述的一种复合活性陶瓷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将氧化铝粉末、氮化硅粉末、碳化硅粉末、碳化钼粉末、氧化锆粉末、氧化钇粉末、硅藻土粉末、碳纳米管和石墨烯按照配比比例混合均匀;
步骤B-将机械合成后的粉末混合物加入适量的有机聚合物,并进行充分混合,得到均匀的浆料;
步骤C-将浆料通过喷雾干燥的方法制备成颗粒状物料,得到复合活性陶瓷的粉末原料;
步骤D-将粉末原料填充到模具中,将碳纤维适量铺放在填充好的原料表面,加固强化;
步骤E-将模具放置于高温气氛下进行烧结;
步骤F-从模具中取出烧结后的复合活性陶瓷材料,进行表面处理和加工,制成复合活性陶瓷产品。
优选地,所述步骤A中,混合时加入适量的活性碳粉末,并采用球磨机将混合物进行机械合成处理,使其得到细小均匀的颗粒。
优选地,所述步骤B中,有机聚合物为聚丙烯酸酯和聚丙烯酰胺,以增加浆料的黏度和良好的热稳定性,同时有机聚合物应该与粉末、活性炭等其他添加剂之间的界面相容性良好,以保证混合物中的各个成分能够充分混合和协同作用,提高制备出的复合活性陶瓷材料的性能。
优选地,所述步骤C中,将浆料倒入喷雾干燥塔中,并将温度升高至设定的喷雾干燥温度,将浆料通过喷雾器雾化成小颗粒,这些颗粒会在热风的作用下逐渐干燥,得到复合活性陶瓷的粉末原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济源市坤彤陶瓷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济源市坤彤陶瓷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63461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