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综合码引擎以及综合码引擎的生码验码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625125.2 | 申请日: | 2023-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66681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9 |
发明(设计)人: | 盛浩;欧阳建鸿;王帅;黄耀晖;于晓敏;贾晓丰;吕卫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中盾安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市大数据中心 |
主分类号: | H04L9/40 | 分类号: | H04L9/40;H04L9/3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迪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1 | 代理人: | 孔伟;顾炜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综合 引擎 以及 生码验码 方法 | ||
1.一种综合码引擎,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擎包括:接入网关模块、综合码模块、接入管理前端模块和接入管理后端模块和区块链模块;
接入网关模块:接入网关模块实现接入鉴权、流量控制、防重放和签名验签功能,接入鉴权依赖接入管理后端服务的授权管理数据,对接入该系统的城市平台进行权限校验;流量控制依赖接入管理后端服务的授权数据,对接入该系统的城市平台进行访问流量控制;防重放用于防止同一数据包重复请求消耗服务及应用资源;签名验签用于校验数据包是否被篡改;
综合码模块:综合码模块实现综合码生码、综合码验码、数字身份段生码和数字身份段验码功能,其中综合码包含A段、O段、B段和S段,其中A段包含用户的个人身份,O段表示公共信息,包含码类型、发码区域、有效期和保留区域,B段表示业务信息,包含数字身份段、功能状态段、自定义段,S段为A、O、B段的签名,综合码和数字身份段的生码验码由接入管理前端模块发出请求后,通过接入网关模块的接入鉴权、流量控制、防重放、签名验签的核查后,到达接入管理后端模块处理分发至综合码模块完成;
接入管理前端模块:接入管理前端模块提供界面友好、操作合理的可视化web界面,为用户提供模块化的功能界面便于用户使用系统功能,接入管理前端界面的功能包括接入注册、授权管理,接入注册提供用户注册功能,以便用户登录,授权管理即以授权形式进行管理,管理不同用户使用不同功能模块的权限,通过发起配置综合码功能状态请求实现,接入管理前端主要在用户在前端页面发起接入注册和授权管理请求,而后发送至接入管理后端进行处理,中间经过接入网关模块进行核验;
接入管理后端模块:接入管理后端模块为接入管理前端界面提供标准化的网络服务接口,实现系统网络服务的远程调用,接入管理后端服务的功能包括接入注册、授权管理,接入管理后端请求由接入管理前端发送至接入网关模块过滤送达,并与综合码模块交互处理综合码的配置、综合码和数字身份段的生码验码;
区块链模块对用户生码、验码,对接入服务注册和授权管理进行存证,对数据全生命周期留痕与追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综合码引擎,其特征在于,用户可通过向综合码引擎申请数字身份段并管理功能状态来使用综合码,综合码和数字身份段的生码验码都是围绕综合码的码制进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综合码引擎,其特征在于,数字身份段作为综合码B段中的一部分,由综合码模块负责生成和验证。
4.一种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综合码引擎生码验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用户首先通过接入管理前端界面向综合码引擎提交身份证,姓名信息,通过接入网关模块到达接入管理后端模块处理,接入管理后端模块向国家网上身份认证基础设施申请验证,验证成功后生成综合码的A段身份信息;
(2)用户通过接入管理前端模块发出数字身份段的申请,综合码引擎利用A段身份信息生成数字身份段;综合码引擎首先向国家网上身份认证基础设施核验身份,核验通过后,创建公私钥对,然后向综合码模块提交公钥,综合码模块收到公钥后,创建分布式数字身份文档,然后将分布式数字身份文档上链后返回数字身份段给综合码引擎;
(3)用户通过接入管理前端模块定义需求的码功能,发送至综合码模块,综合码模块首先验证该用户的身份,然后根据综合码模块目前注册的业务和授权信息,判断是否能够生码,若能则生成综合码,区块链模块对用户生码记录上链,上链成功后返回综合码给用户;
(4)用户出示综合码,扫码端解析综合码并发送请求给综合码引擎,综合码引擎首先核验用户的身份,然后解析用户需要获取的码信息,综合码引擎核验授权信息判断用户申请功能是否合法,若合法则通过综合码引擎发送数字身份段和业务参数路由给对应的码端,对应的码端通过核验用户的身份,然后解析业务参数返回对应请求参数的内容,综合码引擎收到码端发送的数据后,区块链模块对用户的整个验码流程上链后,返回数据给用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中盾安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市大数据中心,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中盾安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市大数据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62512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多无人机协同的建构筑物3D打印装置及使用方法
- 下一篇:一种物流用四向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