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陡岩质边坡生态修复材料在审
申请号: | 202310616110.X | 申请日: | 2023-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66066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8 |
发明(设计)人: | 唐家凯;周涛;贾雪梅;张国信;白晓华;王运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肃省科学院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9K17/40 | 分类号: | C09K17/40;E02D17/20;E02D3/12;C09K10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广信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6117 | 代理人: | 刘化帅 |
地址: | 73003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陡岩质边坡 生态 修复 材料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陡岩质边坡生态修复材料,属于环境治理技术领域。高陡岩质边坡生态修复材料,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种植土15~20份、大豆秸秆10~12份、发酵牛粪10~15份、复合微生物0.5~0.8份、豚草提取物1~2份、陶粒20~30份、腐殖酸10~15份、吸水材料5~8份、黏土15~20份、葎草7~8份、PBS聚酯2~3份和复合肥3~4份。本发明的修复材料具有一定的保水性、抗流失性和环境安全性,并且能够改善土壤的组成结构,改善土壤的透气性,提高植物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为高陡岩质边坡的生态修复提供了技术支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治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陡岩质边坡生态修复材料。
背景技术
矿区大规模矿产资源开采活动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极端生境:高陡岩质边坡。这种生境破坏了当地的植被和土壤,损毁了生态景观,并且容易引发水土流失、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因此,对高陡岩质边坡进行土壤植被修复具有重要意义。一般情况下高陡岩质边坡的土层瘠薄,水分不易保存,植被自然恢复和演替过程极其缓慢,因此,需要人为主导进行生态系统的修复和重建。目前常用的修复材料是由种子、纤维、肥料、保水剂、粘结剂、稳定剂等按照一定的配比均匀混合而成,但该修复材料主要用于公路边坡、铁路边坡生态恢复,对于易被雨水冲刷的高陡岩质边坡的修复并没有针对性的修复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陡岩质边坡生态修复材料,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一:一种高陡岩质边坡生态修复材料,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种植土15~20份、大豆秸秆10~12份、发酵牛粪10~15份、复合微生物0.5~0.8份、豚草提取物1~2份、陶粒20~30份、腐殖酸10~15份、吸水材料5~8份、黏土15~20份、葎草7~8份、PBS聚酯2~3份和复合肥3~4份。
进一步地,所述复合微生物,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胶质芽孢杆菌10~15份、灰色链霉菌5~8份、沼泽红假单胞菌8~10份和白曲霉5~6份。
胶质芽孢杆菌可增强土壤缓冲能力,保水保湿;还可抵抗病原菌侵染,达到抗病、抗虫的效果;并且胶质芽孢杆菌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植物内源酶,可明显提高植物对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吸收率,增强植物的抗旱、抗寒、抗涝能力。
灰色链霉菌是一种放线菌,能产生各种抗生素和生物酶来抑制其它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增殖;并且还能争夺有害微生物增殖所需要的基质,进而抑制其增殖生长。
沼泽红假单胞菌可以分泌抗病毒物质和促生长因子,可以合成糖类、氨基酸类、维生素类、氮素化合物、抗病毒物质和生理活性物质等,供植物吸收利用,促进植物生长。
白曲霉可以加速有机物质的分解,为植物提供养分、提供动力。
以上多种菌种发挥了显著的协同作用,可避免土传病害发生,修复土壤生物生态平衡,有效调节土壤酸碱度,消除板结,增强土壤活性和土壤肥力,进而发挥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豚草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将豚草烘干后粉碎,得到豚草粉末,然后将豚草粉末包裹并加入有机溶剂进行索氏提取,提取完成后旋转蒸发至膏状,得到所述豚草提取物。
进一步地,所述有机溶剂为甲醇;所述索氏提取的温度为64~66℃,时间为5~6h。
豚草提取物可以长时间的发挥促进植物根系生长的作用,植物根系生长良好就可以吸收更多的营养成分,促进植物地上部分的生长。
进一步地,所吸水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
A.将玉米秸秆粉碎后依次经浸泡、洗涤、烘干、微波处理,得到预处理的玉米秸秆粉末;将玉米秸秆粉末和淀粉溶液混合均匀后造粒,烘干后得到玉米秸秆颗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肃省科学院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未经甘肃省科学院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61611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