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交通护栏用减振阻尼型竹质双拼梁构件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571625.2 | 申请日: | 2023-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66413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5 |
发明(设计)人: | 王戈;韩善宇;陈复明;程海涛;叶翰舟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际竹藤中心 |
主分类号: | E01F15/04 | 分类号: | E01F15/04;B27M3/00 |
代理公司: | 西安鑫诺汇恩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302 | 代理人: | 何湘玲 |
地址: | 10010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交通 护栏 用减振 阻尼 型竹质双拼梁 构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交通护栏用减振阻尼型竹质双拼梁构件,包括两个直角梯形的覆板和多个中间夹块,多个中间夹块以变厚度、变间距的特征从下到上依次固定设置在两个直角梯形覆板之间;还提供上述交通护栏用减振阻尼型竹质双拼梁构件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为:将竹束单板层积材开片成覆板;锯切竹束单板层积材得到中间夹块;先在覆板和中间夹块的接触面上涂抹胶黏剂,再对覆板和中间夹块定位打孔,然后通过螺栓和双垫片螺母将覆板与中间夹块连接固定,得到竹质双拼梁构件。本发明制成的竹质双拼梁构件具有轻质高强的特点和优良的抗冲击和阻尼性能,能够广泛应用于道路交通、公园景观等场景的护栏制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竹塑复合材料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交通护栏用减振阻尼型竹质双拼梁构件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交通路网建设日新月异,在为市民出行及物流运输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伴生了许多问题。非正常行驶车辆越出马路进入非机动车道,或穿越中央分隔带闯入对向车道所造成的交通事故不断发生,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道路交通护栏,是一种用于分隔机动车道的设施,多使用刚性材料制成,能够有效阻隔非正常行驶车辆闯入非机动车道或对向车道,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或进一步扩大。同时,道路交通护栏也能起到阻挡行人及非机动车横穿马路,约束其遵守交通规则的作用,是一种维护交通安全的重要设施。传统交通护栏多为金属材料制成,制造及维护成本较高,限制其被广泛推广使用。
竹材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资源,具有生长周期短、比强度大和易切削加工等特性,利用竹材替代金属、塑料等资源。作为一种天然生物材料,竹子高度方向上是根部向梢部逐渐递减并具有一定尖削度的圆锥形多节空心结构。从材料力学的角度上看,这种特殊结构赋予竹子的高强度、高刚度和高韧性和高稳定等性能,为先进复合材料的开发及材料增强增韧仿生设计提供了借鉴。
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交通护栏用减振阻尼型竹质双拼梁构件及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交通护栏用减振阻尼型竹质双拼梁构件及制备方法。该方法制备的原理为高度方向变截面漏空多节结构特征,两个直角梯形的覆板的底端宽和顶端宽度不同,因此覆板的截面从下到上也是变化的。竹质双拼梁构件所用材料为具有阻尼减振和高强、高韧特性的竹束单板层积材。变截面漏空多节结构设计的竹质双拼梁构件能够广泛应用于城市交通路网,同时,该竹质护栏样式美观,能够用于景区公园、运动场馆等诸多场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交通护栏用减振阻尼型竹质双拼梁构件,包括两个直角梯形的覆板和多个中间夹块,两个直角梯形的覆板相对平行对称布设,多个中间夹块以变厚度、变间距的特征从下到上依次固定设置在两个直角梯形的覆板之间,每个直角梯形的覆板的底端宽均为120mm,顶端宽均为20mm,高度均为2000mm,厚度均为18mm;所述覆板和所述中间夹块均采用竹质材料制成;每个中间夹块的长度略小于其安装在两个直角梯形覆板之间位置时对应的覆板的长度;
优选地,所述中间夹块的数量为8个。
优选地,所述变厚度为:从下到上,8个中间夹块的厚度先减小后增大;8个中间夹块从下到上的厚度依次为150mm、125mm、95mm、85mm、70mm、85mm、95mm和105mm。
优选地,所述变间距为:从下到上,8个中间夹块之间的间距先增大后减小;8个中间夹块从下到上之间的间距依次为80mm、100mm、185mm、234mm、200mm、140mm和100mm;最下端的中间夹块和覆板底端之间的距离为76mm;顶端的中间夹块和覆板顶端之间的距离为75mm。
还提供上述交通护栏用减振阻尼型竹质双拼梁构件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竹束单板层积材开片,得到覆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际竹藤中心,未经国际竹藤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57162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