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梁附着整体吊装式围护架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568008.7 | 申请日: | 2023-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914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5 |
发明(设计)人: | 刘亚松;谢开元;吴凯;彭伟;全有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八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32 | 分类号: | E04G21/32;E04G2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先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85 | 代理人: | 何静 |
地址: | 21004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梁 附着 整体 吊装 围护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钢梁附着整体吊装式围护架及其施工方法,本发明的围护架,通过将围护架支撑粱与型钢梁加劲缀板、外立柱、内立柱分别螺栓连接后再与结构型钢主梁一起整体吊装安装至建筑主体结构上,在铺设钢承板前仅需在楼层外围螺栓固定走道板、围护板及翻板即可快速完成围护架的安装,围护板及翻板均为卡槽式固定结构,拆卸安装都很快捷方便。本发明所设计的围护架能降低围护架安装过程中的风险并减少材料浪费,减少安装的人工费用,且周转利用率高,安全可靠,便于拆装,美观整齐,能够为钢承板、楼板结构施工过程提供安全防护,降低安全隐患。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梁附着整体吊装式围护架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核心筒+钢框架结构体系在高层办公楼运用范围越来越广,其施工工艺是先行施工核心筒部分,然后安装钢立柱、钢梁,最后进行钢承板铺设及楼板结构施工。核心筒+钢框架结构体系的围护安装均为楼板浇筑完成后安装临时围护结构,这就导致钢立柱、钢梁、钢承板安装及楼板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过程无围护施工,是相对安全隐患较大区域。考虑到钢立柱、钢梁安装为高空拼装,不具备围护安装条件,因此在钢承板、楼板结构施工区域设置围护以降低安全隐患是非常重要的。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钢梁附着整体吊装式围护架及其施工方法,有效解决了传统施工中在楼板浇筑完成后才安装临时围护结构所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上述技术目的的。
一种钢梁附着整体吊装式围护架,包括型钢粱本体、围护架支撑粱,型钢粱本体的上下翼缘板以及腹板之间间隔均匀地焊接多块型钢梁加劲缀板,围护架支撑粱一端与型钢梁加劲缀板连接,另一端伸出型钢粱本体外且安装有外立柱、内立柱;相邻外立柱之间安装有围护板,相邻围护架支撑粱之间安装有走道板,走道板一侧的相邻内立柱之间安装有翻板。
进一步地,所述型钢梁加劲缀板布置间距为500mm,围护架支撑粱布置间距为1500mm。
进一步地,所述外立柱和内立柱的组成结构相同、高度不同;外立柱和内立柱的柱体两侧均沿高度方向通长对称设置有两道立柱卡槽,柱体上均开设有连接孔,柱体底部均焊接有底座板,底座板下表面均焊接有两块底座连接耳板,底座连接耳板上均开设有连接孔。
进一步地,所述围护架支撑粱是由钢板焊接制成的钢箱粱结构,围护架支撑粱一端通过高强连接螺栓与型钢梁加劲缀板连接;外立柱和内立柱的两块底座连接耳板均卡接在围护架支撑粱两侧且通过高强连接螺栓连接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走道板包括由走道板纵向龙骨、走道板交叉龙骨、走道板横向龙骨焊接组成的主体框架,该主体框架四角处均焊接有连接耳,连接耳上开设有连接耳螺栓连接孔,走道板面板焊接在主体框架上表面;走道板通过连接耳以及高强连接螺栓与外立柱和内立柱的柱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围护板由两块结构尺寸均相同的围护面板焊接组成,每块围护面板均包括由围护板卡槽立柱、围护板天地龙骨、围护板中部龙骨焊接组成的主体框架,该主体框架中焊接安装有围护板防护网片;围护板卡槽立柱的尺寸与外立柱柱体两侧的立柱卡槽相匹配,围护板通过围护板卡槽立柱嵌入安装在相邻外立柱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翻板包括翻板龙骨粱,翻板龙骨粱两端焊接有翻板卡槽立柱,翻板卡槽立柱尺寸与内立柱两侧的立柱卡槽相匹配,翻板通过翻板卡槽立柱嵌入安装在相邻内立柱之间;翻板龙骨粱一侧通过翻板合页安装有多块翻板板体。
进一步地,所述翻板龙骨粱中部位置处还焊接有一提杆。
一种上述钢梁附着整体吊装式围护架的安装方法,包括如下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八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建八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56800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