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铜钨合金电触头制备方法及其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310564665.4 | 申请日: | 2023-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64754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5 |
发明(设计)人: | 林小盛;钟远辉;赖东琳;钟建平;丘金辉;江有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国福中亚电气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F5/10 | 分类号: | B22F5/10;B22F3/00;B22F3/02;B22F3/10;H01H11/04;C22C1/04;B22F3/24 |
代理公司: | 龙岩创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316 | 代理人: | 余榕榕 |
地址: | 364012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合金 电触头 制备 方法 及其 设备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铜钨合金电触头制备方法及其设备,属于金属粉末制造制品技术领域;称量:取制好的钨粉装不锈钢盒,用药物天平称取钨粉放入油光纸中倒入模具压制,并准备铜尾进行下道工序的作业;车坯:上述压制成型的部件及其铜尾车至需要的规格。本发明通过设置铰接杆产生向下的移动时带动安装于定位杆上的铰接件产生杠杆偏移力,铰接件的一侧压动压缩弹簧并对铰接杆的运动方向进行限位,在第一转动齿啮合带动第二转动齿进行旋转时,第二转动齿转动带动固定于第二转动齿内部的转动杆产生同向的旋转,进而带动转动杆表面的凸轮抵动抵动杆的端部,进而使压动件在向下侧移动时的定位更加准确,铰接杆反向运动使压缩弹簧压缩铰接件的一端进行限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粉末制造制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铜钨合金电触头制备方法及其设备。
背景技术
电接触材料用做电器开关、仪器仪表等触头材料,担负着接通与分断电流的任务,因此,其性能优劣直接影响着电器开关和仪器仪表的可靠运行和使用寿命。 现阶段使用的触头材料通常为导电金属(如Ag、Cu等)与增强相颗粒(如W、WC、Mo等)复合而成的假合金,其中以AgW、AgWC、CuW、CuWC及CuMo为代表的触头材料,采用粉末冶金熔渗工艺生产,因其耐烧损能力强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型低压断路器及接触器。
在铜钨合金电触头的制备过程中,通常采用熔浸(渗)法制造W-Cu系列电触头,该方法可以制得几乎无孔的触头,适于制造高钨的钨铜、钨银、钼银以及碳化钨银、碳化钨铜等高压触头材料,预先烧结骨架再熔渗的方式可获得较高强度的骨架使触头更耐电弧烧损,但是在熔渗工艺中熔渗密度一般为理论密度的97%-98%,在烧结骨架中总存在极少量的封闭孔隙不能被熔渗金属填充,熔浸制品不可能完全致密,此外在长时间的烧结熔渗后的冷却时,铜钨合金整体触头冷却凝固析出气体在钨铜合金与铜端的结合界面形成的小孔洞,进而形成界面气孔,最终气孔保留在产品中成为缺陷,降低了产品组织结合强度。
因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铜钨合金电触头制备方法来满足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铜钨合金电触头制备方法及其设备以解决现有的少量的封闭孔隙不能被熔渗金属填充,熔浸制品不可能完全致密、触头冷却凝固析出气体在钨铜合金与铜端的结合界面形成的小孔洞,进而形成界面气孔,最终气孔保留在产品中成为缺陷,降低了产品组织结合强度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铜钨合金电触头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称量:取制好的钨粉装不锈钢盒,用药物天平称取钨粉放入油光纸中倒入模具压制,并准备铜尾进行下道工序的作业;车坯:上述压制成型的部件及其铜尾车至需要的规格;清理:将通过钨粉压制成型的部件、铜尾各取一件,将通过钨粉压制成型的部件用毛刷刷干净,铜尾接合面处用流体介质清洗干净;烧结:将通过钨粉压制成型的部件、铜尾放在坩埚里,并按照铜尾质量的0.5%至1%添加铬粉,通过真空熔渗法制备出铜钨合金电触头材料;热处理:将烧结出炉的铜钨合金电触头材料进行高温、时效热处理;成型:将热处理的铜钨合金电触头材料车至预定规格,并铣切、包装入库。
一种铜钨合金电触头制备设备,包括坩埚,所述坩埚的顶部设有进料口,所述坩埚的顶部安装有增压组件,所述坩埚的一侧安装有真空发生器,所述坩埚的内部套设有内埚,所述内埚的外侧一端和所述坩埚的内侧端留有间隙,所述坩埚的一侧安装有观察口。
优选地,所述增压组件包括压动件、连接件、安装架和销轴,所述压动件的顶部和连接件的底部固定安装,所述压动件的外侧安装有用于对内埚内部温度检测的温度传感器,所述连接件的顶部和所述安装架的一侧卡接安装,所述安装架通过销轴固定为倾斜状。
优选地,所述销轴的一侧转动安装有第一转动齿,所述坩埚的顶部一侧安装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一侧转动安装有第二转动齿,所述第二转动齿和第一转动齿相啮合,所述安装架的一侧安装有支撑件,所述第一转动齿和支撑件同轴设置,所述增压组件的顶部设置有缓冲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国福中亚电气机械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国福中亚电气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56466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