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变丝径和变中径螺旋弹簧垂向刚度的计算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562238.2 | 申请日: | 2023-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790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1 |
发明(设计)人: | 阚世超;周超;周长城;耿向明;王靖业;初振美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联美弹簧有限公司;山东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15 | 分类号: | G06F30/15;G06F30/23;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蔡俐娜 |
地址: | 25503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丝径 变中径 螺旋弹簧 刚度 计算方法 | ||
1.一种变丝径和变中径螺旋弹簧垂向刚度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螺旋弹簧的丝径和变中径均随极角位置而变化,即变丝径和变中径螺旋弹簧;根据螺旋弹簧的结构参数和材料特性参数,对变丝径和变中径螺旋弹簧的垂向刚度进行计算,计算步骤如下:
(1)变丝径和中径螺旋弹簧的各极角θi所对应的极半径Rθi和升角αθi:
根据螺旋弹簧的有效圈数n,以Δθ作为微元角,将整个螺旋弹簧极角2nπ划分为个微元角,各微元角对应的极角θi=iΔθ,i=1,2,…,nΔθ,根据螺旋弹簧的有效高度H0,节距p=H0/n,变丝径和变中径螺旋弹簧的首端中径D1和末端中径D2,对变丝径和变中径螺旋弹簧的各极角θi所对应的极半径Rθi和升角αθi进行计算,即
式中,kD为螺旋弹簧的中径随极角变化的斜率,
(2)变丝径和变中径螺旋弹簧的各极角θi所对应的丝径dθi的计算:
根据微元角Δθ弧度,螺旋弹簧的有效圈数n,微元角个数nΔθ,各微元角对应的极角θi=iΔθ,i=1,2,…,nΔθ,变丝径螺旋弹簧的首端丝径d1,末端丝径d2,变丝径和变中径螺旋弹簧的首端中径D1,末端中径D2,步骤(1)中计算得到的kD,对变丝径和变中径螺旋弹簧的各极角θi所对应的丝径dθi进行计算,即
式中,LC为丝径水平投影的总长度,LC=nπ(D1+nπkD);
(3)变丝径和变中径螺旋弹簧的垂向柔度Rdz的计算:
根据微元角Δθ弧度,微元角个数nΔθ,泊松比μ,剪切模量G,步骤(1)中计算得到的Rθi和αθi,步骤(2)中计算得到的dθi,i=1,2,…,nΔθ,对变丝径和变中径螺旋弹簧的垂向柔度Rdz进行计算,即
(4)变丝径和变中径螺旋弹簧的垂向刚度Kz的计算:
根据步骤(3)中计算得到的Rdz,对该变丝径和中径式椭圆柱面螺旋弹簧的垂向刚度Kz进行计算,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联美弹簧有限公司;山东理工大学,未经山东联美弹簧有限公司;山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56223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