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航空发动机零部件测试用MoNiCr合金金相组织腐蚀方法及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310561800.X | 申请日: | 2023-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771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1 |
发明(设计)人: | 卫亮;刘丹;张柯;江红;蒋立;王世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长羽航空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32 | 分类号: | G01N1/32;C23F1/26;C23F1/28;C22F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栈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70 | 代理人: | 潘卫锋 |
地址: | 710000 陕西省西安***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航空发动机 零部件 测试 monicr 合金 金相 组织 腐蚀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航空发动机零部件测试用MoNiCr合金金相组织腐蚀方法及应用,涉及飞机部件的测试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试样标准化;S2、一次腐蚀剂制备;S3、一次腐蚀;S4、二次腐蚀剂制备;S5、二次腐蚀。本发明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航空发动机零部件测试用MoNiCr合金显微组织腐蚀不清晰的问题,通过该方法能够快速、清晰地腐蚀出合金的晶界,便于对MoNiCr合金的金相显微组织进行观察研究,同时该方法也适用于铜铬合金的金相显微组织观察,进而提高飞机部件测试的效率,有利于促进航空事业的发展进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飞机部件的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航空发动机零部件测试用MoNiCr合金金相组织腐蚀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制造航空发动机零部件、宇航结构件常用的GH3625合金是以Mo、Ni、Cr为主要强化元素的固溶强化型镍基变形高温合金,也称MoNiCr合金金,具有优良的耐腐蚀和抗氧化性能,从低温到980℃均具有良好的拉伸性能和疲劳性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制造航空发动机零部件、宇航结构件和化工设备。该合金的合金加工工艺、组织和机械性能等方面的研究都离不开金相组织的分析,但目前标准中使用的腐蚀方法及腐蚀溶液配比,无法清晰显示MoNiCr合金的显微组织,因此,对于飞机部件的测试中,尤其是航空发动机零部件所用的MoNiCr合金金的性能测试,亟需要一种新的针对该合金的金相腐蚀方法。
在现有技术中,专利CN113088975B公开了一种铝/铝/钛/镍/不锈钢复合材料用金相腐蚀剂及腐蚀方法,包括依次使用的铝/铝/钛腐蚀剂、镍/不锈钢腐蚀剂和镍腐蚀剂;铝/铝/钛腐蚀剂包括氢氟酸、硝酸和水,氢氟酸:硝酸:水的体积比为2:1:(10~20);镍/不锈钢腐蚀剂为硝酸、水和三氯化铁,硝酸:水:三氯化铁的体积质量比以ml/g计为5:2:(8~10),镍腐蚀剂为硝酸、冰乙酸和水,硝酸:冰乙酸:水的体积比为4:(5~10):1。该腐蚀剂可在较短时间内进行分步腐蚀,先使用的腐蚀剂对其周围已腐蚀和未腐蚀的材料无腐蚀或弱腐蚀,同时观测到多层异种材料界面和基体的金相组织且此法操作简单,组织晶界轮廓清晰。但是,该腐蚀剂应用在MoNiCr合金的金相组织腐蚀中使用效果不好,因此,需要提供一种专门针对航空发动机零部件所用的MoNiCr合金的金相组织腐蚀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航空发动机零部件测试用MoNiCr合金金相组织腐蚀方法及应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航空发动机零部件测试用MoNiCr合金金相组织腐蚀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试样标准化:取航空发动机零部件上的MoNiCr合金,将其置于高温炉中加热至1500~1800℃,得到MoNiCr合金熔滴,将MoNiCr合金熔滴导入到模具中,得到标准化试样,将标准化试样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取出备用;
S2、一次腐蚀剂制备:称取1.5g CuSO4粉末,将其加入到40mL质量浓度为36~38%的盐酸溶液中,滴加20mL无水乙醇同时进行机械搅拌,直至无水乙醇全部加入后继续机械搅拌5~10min,得到一次腐蚀剂;
S3、一次腐蚀:将标准化试样的检测面使用无水乙醇棉擦拭,随后使用热风吹干,在室温条件下,使用胶头滴管吸取2mL步骤S2中得到的一次腐蚀剂,滴加在标准化试样的检测面,腐蚀标准化试样的检测面3~5min,随后使用液氮喷枪喷射液氮对标准化试样的检测面进行骤冷处理5~10s,静置直至标准化试样的检测面温度恢复至室温;
S4、二次腐蚀剂制备:称取150g CuSO4粉末,将其加入到500mL质量浓度为36~38%的盐酸溶液中,滴加35mL质量浓度≥98%的硫酸溶液同时进行机械搅拌,直至硫酸溶液全部加入后继续机械搅拌5~10min,得到二次腐蚀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长羽航空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陕西长羽航空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56180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