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内滤效应的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四环素的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559899.X | 申请日: | 2023-05-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6261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2 |
| 发明(设计)人: | 单学凌;张子莲;蒋鼎;陈智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27/30 | 分类号: | G01N27/30;G01N27/327;G01N27/48 |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英诺创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8 | 代理人: | 李楠 |
| 地址: | 21316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效应 电化学 发光 检测 四环素 传感器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基于内滤效应的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抗生素素的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包括作为发光体的NHsubgt;2/subgt;‑AgBr‑N‑Tisubgt;3/subgt;Csubgt;2/subgt;,作为吸收体的COOH‑dWOsubgt;3/subgt;·Hsubgt;2/subgt;O,发光体和吸收体通过两条互补DNA链相连,其中一条DNA链为四环素的适配体,连接发光体,修饰在玻碳电极上,另一条互补链连接吸收体,两条DNA链通过碱基互补配连接在一起,基于NHsubgt;2/subgt;‑AgBr‑N‑Tisubgt;3/subgt;Csubgt;2/subgt;与COOH‑dWOsubgt;3/subgt;·Hsubgt;2/subgt;O之间存在的内滤效应,实现了对抗生素的定量检测。该传感器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较低的检出限、线性范围宽等优点,对抗生素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化学发光分析检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内滤效应的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四环素的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具体涉及一种将NH2-AgBr-N-Ti3C2作为发光体,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的适配体(apt)为识别元件,COOH-dWO3·H2O作为互补吸收体,共同修饰在玻碳电极(GCE)上,然后以COOH-dWO3·H2O/cDNA/apt/NH2-AgBr-N-Ti3C2/GCE为工作电极,定量检测水中四环素的电化学发光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四环素(TCN)是四环素类广谱抗生素中的代表性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微生物具有广泛的抗菌活性,由于在畜牧业、水产养殖和人类疾病预防中过度使用,导致其在人体内积累,会引起过敏反应、胃肠道疾病、抑制骨生长等,给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的问题。目前,传统检测TCN的方法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液相色谱-质谱法(LC-MS),薄层色谱法(TLC),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毛细管电泳法(CE)等。但是这些传统的检测方法需要昂贵的大型仪器,操作方法繁琐,成本很高,因此,发展快速简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的四环素检测方法对保障生态环境安全,维护人类健康具有重大意义。
电化学发光(ECL)又称为电致化学发光,不仅结合了化学发光和电化学技术的优点,而且不需要任何外部光源,并且具有较低的背景信号和较高的选择性,在食品安全测试和环境监测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内滤效应(IFE)被认为是设计新型ECL传感器的明智策略,当吸收体的吸收光谱与ECL发射光谱重叠时,吸收器在检测系统中吸收ECL发射光,将吸收信息转换为ECL响应。与另一种淬灭机制(共振能量转移(RET))相比,IFE已被证明可以显着提高灵敏度和选择性。更重要的是,IFE猝灭机制与距离无关,ECL发射器和吸收器之间没有任何限制的化学联系,这为构建传感器提供了相当大的灵活性和简单性。如何制备对四环素检测准确性高、选择性强的生物传感器是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抗生素检测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内滤效应的电化学发光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基于内滤效应的电化学发光传感器包括自内向外依次修饰在电极表面的发光体NH2-AgBr-N-Ti3C2纳米复合材料和吸收体COOH-dWO3·H2O纳米片;发光体和吸收体之间通过两条互补DNA链连接,其中一条DNA链为连接发光体的适配体,另一条互补DNA链连接吸收体。
上述基于内滤效应的电化学发光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大学,未经常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55989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