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冲击工程塑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547882.2 | 申请日: | 2023-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66403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5 |
发明(设计)人: | 黄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优尼科高分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7/06 | 分类号: | C08L27/06;C08K9/10;C08K9/06;C08K9/04;C08K3/26 |
代理公司: | 南通鼎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42 | 代理人: | 葛永新 |
地址: | 226300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湾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冲击 工程塑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耐冲击工程塑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PVC塑料技术领域。该工程塑料按重量份计包括:PVC母料100份、改性耐冲击剂18‑25份、润滑剂1.2‑1.5份、促进剂0.5‑0.8份、稳定剂2‑3份、抗氧剂0.3‑0.5份和炭黑1‑2份;改性耐冲击剂以纳米碳酸钙为基体,表面接枝类似“爬山虎触角”结构的甲酯基团,将改性耐冲击剂牢牢与PVC结合,支型长链触角结构具有一定的韧性,在受到冲击时,可及时分散和传递冲击力,达到缓冲增韧的效果,且该结构与PVC基体相容性好,在增韧的同时形成弥散强化,相较于现有的添加无机材料增韧,对PVC的强度影响较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PVC塑料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耐冲击工程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PVC(聚氯乙烯)建筑板材属于环保产品,加工工艺已非常成熟,该材料可回收再利用,在促进资源循环、节能减排、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能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但是PVC材料的耐冲击性差,纯PVC材料的冲击强度仅有2KJ/m2左右,大大限制了PVC材料的应用。
现有技术中通过向PVC基体中混入一定量的增塑剂提高其韧性,拓宽PVC的应用范围,传统的方法是添加超微碳酸钙等无机微粉,形成滑移增韧效果,但是随着无机微粉用量达到一定程度后,PVC材料的强度明显下降,一般该类材料的冲击强度在10KJ/m2左右,难以进一步提升;随着化工行业的发展,现有技术中开发出有机酯类增韧剂,如ACR、DOTP等,其与PVC基体相容性较无机材料有所提升,但是,其均为小分子量酯类化合物,耐迁移性不佳,在有机溶剂、高温环境下易迁移甚至析出,导致PVC材料耐久性不高,难以保证工程材料的稳定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冲击工程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耐冲击工程塑料,按重量份计包括:PVC母料100份、改性耐冲击剂18-25份、润滑剂1.2-1.5份、促进剂0.5-0.8份、稳定剂2-3份、抗氧剂0.3-0.5份和炭黑1-2份。
所述改性耐冲击剂由以下方法制备:
步骤A1:配制体积浓度为40%的乙醇溶液,调节pH值为8.5,加入纳米碳酸钙在40kHz下超声分散30min,再静置5h,在碱性醇水环境中,纳米碳酸钙的表面产生大量羟基,离心取底层沉淀,作为活化基体,再取硅烷偶联剂KH550和去离子水混合,调节pH值为6.0,以300rpm搅拌20min,硅烷偶联剂KH550中的硅氧烷在弱酸性环境中水解为硅醇,再加入活化基体,调节pH值为9.0,以600rpm高速搅拌40min,水解后硅醇在碱性环境下与纳米碳酸钙表面的羟基缩合,在纳米碳酸钙的表面接枝有机基团,提高其与有机物的相容性,同时在其表面引入活性基团氨基,再次离心取底层沉淀,置于干燥箱中,以60℃干燥处理1h,得到偶联基体;
进一步地,纳米碳酸钙、硅烷偶联剂KH550、乙醇溶液和去离子水的用量比为10g:2.8mL:70mL:40mL。
步骤A2:将偶联基体、丙酮和三乙胺混合后置于冰水浴中恒温,之后以1500rpm搅拌,同时滴加十一烯酰氯,控制滴加反应时间为20-30min,三乙胺作为缚酸剂,十一烯酰氯与偶联基体表面接枝的氨基反应,向纳米碳酸钙的表面以共价键的形式引入长链烷基,其与PVC基体有良好的相容性,可深入嵌合在PVC基体中,同时向外端部引入双键,反应后离心,取底层沉淀减压蒸干,得到烷基化基体;
进一步地,偶联基体、丙酮、三乙胺和十一烯酰氯的用量比为10g:45mL:0.1-0.2mL:3.2-3.5mL。
步骤A3:将二乙醇胺、乙醇、对苯二酚和格拉布催化剂混合均匀,再加入烷基化基体,以28kHz超声振荡30-50min,烷基化基体表面引入的双键与二乙醇胺加成反应,向纳米碳酸钙的表面引入支状的羟基,反应结束离心,取底层沉淀用去离子水洗涤,干燥,得到支化基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优尼科高分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通优尼科高分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54788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