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网络安全威胁情报分析方法及其分析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310546478.3 | 申请日: | 2023-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66680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9 |
发明(设计)人: | 杨瑜婧;王磊;周子晴;王浩宇;刘庆澳;郑昊;杨徳利;马铭浩;许昊;刘圣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9/40 | 分类号: | H04L9/40;H04L41/14;H04L41/16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阳光惠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211 | 代理人: | 姜明君 |
地址: | 150000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神经网络 网络安全 威胁 情报 分析 方法 及其 系统 | ||
1.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网络安全威胁情报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采集以IP地址配合威胁等级与威胁手段构成的网络安全训练数据,所述网络数据包括网络数据包及日志文件;
步骤2:对网络数据进行预处理,获得标准化网络数据;
步骤3:构建神经网络模型;
步骤4:对步骤3的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并进行模型评估;
步骤5:将训练及评估后的神经网络模型应用于检测网络中的恶意活动,实现安全威胁情报分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网络安全威胁情报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1:对网络数据进行去重操作;
步骤2.2:过滤处理数据中与威胁分析目标不相关的数据;
步骤2.3:去除数据噪声,对数据进行平滑处理,同时去除掉数据中的异常值;
步骤2.4:根据神经网络的输入需求,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使数据尺度一致,消除数据间的单位差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网络安全威胁情报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构建神经网络模型使用多层的输入、隐藏和输出层组成神经网络,每层都包含多个神经元进行计算,结合使用ReLU或PReLU或Tanh函数作为激活函数,使用SGD或Adam优化算法,结合硬件算力、威胁对象的复杂程度和模型有关性能指标通过调试选择适当的深度、学习率以及进行迭代次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网络安全威胁情报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具体为,在神经网络模型的训练中,对学习率及迭代次数进行调节,防止过拟合的情况,在评估过程中应着重于准确性、召回率、F值、ROC曲线、混淆矩阵及AUC面积指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网络安全威胁情报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具体为,将新采集的网络流量数据输入到已经训练好的MLP神经网络中,通过网络输出层的输出来判断其属于哪种类型的威胁。如果输出层中某个神经元的输出值大于设定的阈值,则表示该网络流量数据属于该类型的威胁。例如,如果输出层中的某个神经元的输出值大于设定的阈值,那么该网络流量数据就会被分类为该类型的威胁。如果多个神经元的输出值均大于阈值,那么该网络流量数据可能属于多种类型的威胁,此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进一步分析和判断。
6.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网络安全威胁情报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安全威胁情报分析系统利用如权利要求1-5任一的所述基于神经网络的网络安全威胁情报分析方法,所述网络安全威胁情报分析系统包括采集与收集单元、数据预处理单元及数据处理单元;
所述采集与收集单元,用于采集,所述网络数据包括网络数据包及日志文件;
所述数据预处理单元,用于对网络数据进行预处理,获得标准化网络数据;
所述数据处理单元,用于构建神经网络模型;
对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并进行模型评估;
将训练及评估后的神经网络模型应用于检测网络中的恶意活动,实现安全威胁情报分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网络安全威胁情报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预处理单元具体为,
对网络数据进行去重操作;
过滤处理数据中与威胁分析目标不相关的数据;
去除数据噪声,对数据进行平滑处理,同时去除掉数据中的异常值;
根据神经网络的输入需求,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使数据尺度一致,消除数据间的单位差异。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网络安全威胁情报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具体为,构建的神经网络模型使用多层的输入、隐藏和输出层组成神经网络,每层都包含多个神经元进行计算,结合使用ReLU或PReLU或Tanh函数作为激活函数,使用SGD或Adam优化算法,结合硬件算力、威胁对象的复杂程度和模型有关性能指标通过调试选择适当的深度、学习率以及进行迭代次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未经哈尔滨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546478.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